一般网络热语的寿命都不长,因为网络世界都是以光速在变化着的,想想才一二十年,就有多少拨流行语成了时代的眼泪。不过对于“吃瓜群众”这个词来说,它的寿命已经足够长了,从年被提出至今,已近5年,还是能适用于当下的网络环境。
现在有很多吃瓜群众的表情包都会p上一个大西瓜,可其实,吃瓜群众的“瓜”最开始指的是瓜子(当然二者都适用),比如什么“前排出售瓜子”、“前排吃瓜子”,把只围观不发言的网民叫做吃瓜群众,我想只有中国人才能想到了。
至于为什么,当然是因为中国人对瓜子的狂热就像是刻进DNA里的一样。从古至今,这小小的一颗瓜子无处不在,有些地方把瓜子叫做“*扯手”,就是你拿起了第一颗,就会顺着一颗一颗地一直抓下去,根本停不下来。
北宋时,江浙一带率先兴起嗑西瓜子之风,当时的童谣《岁时歌》就有“正月嗑瓜子,二月放鹞子,三月种地下秧子,四月上坟烧锭子”的内容。
到明清时期,大江南北都普遍嗑起了瓜子,就是在文学创作里,也处处能见到群众嗑瓜子的描写,比如《金瓶梅》《红楼梦》《孽海花》等明清小说,小说来源于现实嘛。
瓜子啥家庭都能嗑,无论寻常百姓,还是富贵人家,嗑瓜子可没有雅俗之分,毕竟就连林黛玉和薛宝钗也都是边嗑瓜子边聊天的。
中国人嗑瓜子风气之盛,全世界独一无二。19世纪中期,法国传教士古伯察来华之后就被中国人嗑瓜子的风气给惊到了,他说:“这些人在用餐前把嗑瓜子当成开胃之需,确实是一道耐人寻味的景致……无论是在大街旁,还是在小道边,到处都可以买到。你就是到了最荒凉的地区也不用担心找不到西瓜子。”
可以想象瓜子在中国有多么高的普及率,以至于震惊的古伯察竟还将中国比作“啮齿动物王国”。
我们现在常磕的瓜子主要有三种:西瓜子、南瓜子和葵花子,虽然这三种都不是中国本土的作物,但它们可是很早就到中国扎根了。
西瓜起源于非洲大陆,根据胡峤《陷虏记》、范成大《西瓜园》诗等史料可以得知,西瓜引种到中国的路径,应最迟在唐朝末年的时候经由丝绸之路传入西域地区。
五代时期,契丹征伐回鹘得到西瓜种籽,带回辽国种植。后晋被契丹攻灭后,胡峤(后晋同州郃阳县令)被虏往契丹,根据沿途见闻写了《陷虏记》,其中就提到了他吃西瓜的事:“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
当时西瓜还只在辽国境内种植,南宋初年,洪皓出使金国,带回来了西瓜种,受到热烈欢迎的西瓜在中原迅速传播。到南宋中晚期及元朝以后,西瓜几乎已遍及全国各地,成为十分普遍的瓜果,而且还不断出现新的优良品种。
南瓜则起源于美洲,由欧洲人间接从美洲引种到中国,大概是在明正德十五年()年左右传入,也有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南瓜起源的时间仍显模糊,这里只大概讲一下大致的年代。
再说向日葵,也产于美洲,也是在明代时期传入。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确实是吃货狂欢的时代,像玉米、番薯、花生、辣椒、马铃薯、番茄等等,都是明代时传入的。
向日葵用处可也多了,能榨油,还能嗑葵花籽,不过向日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西瓜和南瓜的存在感高。
中国人磕的瓜子,在晚清之前,都是西瓜子;晚清后又流行南瓜子;直到民国年间,向日葵才凭借耐寒、耐旱和耐盐碱的优良特性异*突起,葵花子成了新宠,席卷全国,势力极盛。
谁能想到,葵花子这个可号称“国民第一零食”的瓜子界一哥,资历也才不过百年,完全就是后来者居上。
嗑瓜子大概真的有一种魔力,对一些外国人来说,瓜子是鸟类才吃的食物,但中国却将其视为不可或缺的零食。因为过于普遍,所以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忽略瓜子的存在,有时候就算连续磕个大半个钟头也不会注意到,自己居然磕了那么久的瓜子。
中国人嗑瓜子的理由还是很多的,消磨时间、招待客人,还能缓解尴尬,比如在两人无言时可以各自埋头磕瓜子,虽然没有沟通,但起码手头有个事儿能做。
甚至于对现代人来说,嗑瓜子还能解压!有些人就喜欢在焦虑的时候来上一把瓜子,放空自己,只沉浸在嗑瓜子的世界中,它好像会上瘾一样,一旦磕上了就停不下来。
曾几何时,丰子恺也对磕瓜子也是又爱又恨,他特意写了一篇中国人嗑瓜子的文章,痛恨嗑瓜子“消磨岁月”,将其与鸦片相提——“除了抽鸦片之外,没有比吃瓜子更好的方法了”。然而他也不得不承认,就算是自己,只要拿起瓜子,手就停不下来了。
“在痛感困难的时候,我本拟不再吃瓜子了。但抛弃了之后,觉得口中有一种非甜非咸的香味,会引逗我再吃。我便不由地伸起手来,另选一粒,再送交臼齿去咬……”
不愧是称得上“国民零食”的瓜子,管你是品行端正的文人、弱柳扶风的小姐,还是质朴的百姓,统统都会臣服在瓜子的魔力当中。
瓜子嗑得好莫名有股优越感那么问题来了,五香瓜子奶油瓜子焦糖瓜子山核桃瓜子……你喜欢吃哪种口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