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甜瓜在清朝价值千金,除了皇帝几乎无人有机会品尝。
瓜的名中有一字常被搞错,“密”字被误解为“蜜”,但其实不然,它真正的名字与两字皆无关。
这种清朝御贡,被誉为“百瓜之王”的水果有着年的历史。
1.首次贡瓜:
清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率兵亲征漠北在昭莫多大败噶尔丹,自此结束了他在西域肆虐的岁月。
曾经在准噶尔丹暴力统治下的地区得到了解救,纷纷投奔更强大的清朝,其中有新疆东大门之称的哈密在噶尔丹被打败后,立刻上书清朝,请求归附大清。
为了赢得康熙信任,哈密首领额度贝拉不断向清朝提供噶尔丹动向。康熙三十六年初,得到噶尔丹食物断绝派其子外出掠夺的消息,额贝都拉派遣长子郭帕伯克将其生擒并押送至京城。
康熙大喜,授予额贝都拉为哈密的“扎萨克一等达尔汗”,颁发扎萨克印。
朝廷命里藩郎院中布尔塞到哈密授印,额贝都拉以当地的最高礼仪接待他。
在宴席前额贝都拉准备了当地甜瓜和茶点请布尔塞品尝,布尔塞尝过这种瓜以后赞不绝口,提议可以把这种瓜以珍惜产品名义向康熙帝进贡。
授印第二年,康熙三十七年冬,额贝都拉得到圣旨,要去京城陛见。在准备的贡品时,加上了布尔塞提议的哈密特产上等甜瓜。
从哈密到京城,经过*沙迈过黑土,日月轮换,历经50天的跋涉,额贝都拉的队伍才抵达京城。
从新疆而来的进贡甜瓜能抵达中原内陆实乃奇迹,十余个甜瓜仅有少数破损,布尔塞与额贝都拉都感叹这是皇恩浩荡,是神袛保佑的奇迹。
元旦盛宴那日,康熙皇帝将哈密进贡的甜瓜分给王公贵族享用,香甜可口的味道让群臣赞不绝口。
康熙也是第一次品尝到如此甜润爽口的瓜,发觉这种瓜与其他品种大不相同,便问管理贡品的官员这种瓜叫什么名字,贡品官员也不清楚这甜瓜的名字,只能含糊作答说这是哈密进贡来的,康熙闻言便叫这种瓜为哈密瓜。
清《新疆回部志》载:“自康熙初,哈密投诚,此瓜始入贡,谓之哈密瓜”。
哈密瓜与其他瓜果不同皮薄肉厚,熟透以后口感绵密,因生长在日照较长的新疆地区,所以相比内地水果口味更甜更爽口。
但其实这种瓜在清朝以前另有名字,延续至今的“哈密瓜”并不是他的本名。
2.绝非“鄯善瓜”
关于这种瓜学者发现它已经有多年的种植历史,在这年中它曾有过许多名字。
它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至汉代,《汉书·地理志》载:“杜林以为古瓜州地,生美瓜,长者狐入瓜中食之,首尾不出。”这里所称的古瓜州为敦煌一带,在历史上,敦煌、安西被先后称为瓜州。
《广志》记载:“瓜之所出,以辽东、庐江、敦煌之种为美,瓜州之瓜,大如解,御瓜也然。”
哈密曾隶属于敦煌,其所生产的薄皮甜瓜也曾移植栽培到敦煌,敦煌的其他甜瓜生脆难食从不用来进贡,只有从哈密来的薄皮甜瓜是可用来上贡的御瓜,因北宋时期敦煌贡献过此瓜,所以所以敦煌甜瓜唯指哈密瓜。
《唐书·地理志》记载:沙洲、瓜州等皆不贡瓜,或以其生脆难改,故不人常贡耳。敦煌瓜亦有二种,皮薄而软者出哈密回城等处,大者如枕,瓜熟时到口即消融,无滓,其贡御者乃系未熟时生摘。
“敦煌甜瓜”这个名字是以贡者名字冠名,使用其实并不广泛,也容易被误解此瓜就是敦煌产出,所以这个名字只在元代以前有使用。
哈密瓜更广泛的一个用名,则是“甜瓜”。因为较高的甜度,这种瓜在本地长久以来被叫做甜瓜。内地名为“穹隆”或是“可洪”是维吾尔语和突厥语甜瓜一词的译音。
进献给康熙的哈密瓜原名其实就是“甜瓜”,因管理贡品的官员未做了解,所以这个瓜从此有了个新名字。
在多数文章和科普丛书中作者都认为“哈密瓜”这个名字不是新取名,而是康熙口误叫错了名字。
原因在于这些人认为瓜的原名是“鄯善瓜”,而这种薄皮蜜瓜出自鄯善,且鄯善的品种是最佳的。
在《中国少数民族科技丛书》农业卷中的一段话,写有:“据说当时进献宫中的哈密瓜采自吐鲁番盆地都善县最佳品种,又是因哈密郡王所献,所以冠以哈密地名。”
在其他杂志文章以及网络文章中也都如此向读者解释,但其实这种说法毫无依据且不负责任,证明哈密瓜原名不叫“鄯善瓜”原因有二。
第一点,清朝期间,鄯善与哈密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两地无任何往来和交流,并且这种情况一直到九世哈密回王的时候才结束,年哈密将女儿嫁给了鲁克沁王两地开始有经济往来。
第二点,是哈密与鄯善之间的距离,两地之间距离遥远且道路非常坎坷,《省道里程》记载,“如吐鲁番东行里至都善。里至哈密,地尽戈壁,穷苦万状。为新疆东部行程最困难的地方之一。”
被称作鄯善瓜的只有鄯善本地的甜瓜,而哈密进贡的甜瓜都是本地采摘,并没有摘自鄯善一说。
鄯善的瓜比哈密更佳也是无稽之谈,在当时鄯善与哈密都已有长久的种瓜历史,两地的气候、日照等等种植因素都适合种植哈密瓜,并没有较大的区别,所以哈密的瓜与鄯善的瓜品质相同,甚至哈密更胜一筹。
瑞典科学家斯文·赫定在《马仲英逃亡记》中载:“早在马可波罗(年)时代,哈密绿洲就以它丰饶的果园和芳香的水果而闻名了,流传着一句谚语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伊犁的马儿,还有库车的姑娘美如花。”
曾任过新疆布*使的王梅楠著《新疆小正》中载:“凡瓜甜而美者,皆哈密来也。”
民国2年吴绍磷著《新疆概况》载:“瓜,有西瓜、甜瓜、香瓜三种。各地均产,其中尤以哈密所产之甜瓜最负盛名……清时,曾以人贡”。
额贝都拉所进献的瓜都是本地培育的最佳品种,所以哈密瓜说的就是哈密所产的瓜,不存在“鄯善所产品质更高”也不存在原名“鄯善瓜”。
哈密瓜的原名为甜瓜,因康熙赐名后广为人知,并且这个名字沿用至今,凡是新疆甜瓜多用此名,但哈密瓜就是哈密所产,其余产地的甜瓜大多是冒名。
刘文海的《西行见闻记》中写道:“三数长杂辫杂服士兵,方吃甜瓜,强让余以一块,其香脆甘润之味,无可形容,精神顿为之振,余就一人问之为哈密瓜。余曾环游世界两次,又足迹遍全中国,所尝瓜未有美于此者,不觉极口称赞”。
这里所记载的哈密瓜就是真正的曾贡献给康熙皇帝,哈密所产的甜瓜,哈密周边虽也美味但与真正的哈密瓜还有区别,它们也叫“哈密瓜”的原因就在于康熙将“甜瓜”赐名“哈密瓜”后大多新疆甜瓜也都叫做哈密瓜了。
3.因康熙而闻名
哈密瓜的盛名自清朝开始大为流传,人人皆向往,许多典籍诗句都有记载哈密所产的瓜最美味,哈密瓜之所以如此受追捧也与康熙密不可分。
第一次的贡瓜对其实是不完美的,当时额贝都拉在贡品中并未准备贡瓜,是受布尔塞建议后加上的,所以十分仓促,只能从已经摘下的瓜窖中选择较优的当做贡品。
结果送入京城的哈密瓜得了康熙喜爱,让额贝都拉对贡瓜一事重视了起来,额贝都拉准备建造一片贡瓜田,专门培育品质最佳的贡瓜用来上贡。
《哈密志》记载:“哈密城北,天山南山口水……一支过哈密城西归人南湖,一支西流上漫坡转人孔雀园,又东分一支灌溉贡瓜地。”
经过不断地择取和培育,在哈密瓜园中的瓜品质一次比一次高。
为了保证贡瓜鲜美,选择贡瓜也有严苛的标准,有专人在当年七月从园中选出品质最好的瓜挂上标牌,等到十月马上成熟时摘下晾晒,后装入特质木箱,快马加鞭送到京城。因为往年元旦节都要有此瓜作为果品,所以必须在腊月祭灶前到达。
《昆仑旅行日记》中写到康熙每日早餐后都要使用,西太后更是喜爱吃这个瓜,每年贡瓜入京康熙会先送去给太后赏用。
哈密瓜的保存虽比其他水果容易,但历经长途跋涉难免偶有损伤,为了能上贡更多哈密瓜且使瓜完好,让康熙皇帝能品尝到最新鲜上等的瓜,额贝都拉组建了一支贡瓜队伍,共计百余人。
清初著名学者张寅之在河西走廊曾目睹哈密献瓜的盛况,将此场景在《西征记略》中记载了下来。
“路逢驿骑,进哈密瓜,百千为群。人执小兜,上罩*袱,每人携一瓜,瞥目而过,疾如飞鸟”。
这样的盛况仅仅是为了送瓜到京城给皇帝吃,真是让人倍感唏嘘,但或许若不是有康熙皇帝对哈密瓜的美誉,哈密对甜瓜的培育也不会如此重视,这种被赞为“天下一绝”的瓜不知何时才能广为人知。
从前重金难求的哈密瓜如今已经随处可见,而关于它的这段有趣历史却少有人知,且常有人宣传哈密瓜原名“鄯善瓜”,更是误导人。
虽然内地难见记载中所说的甘甜无比大如西瓜的哈密瓜,但也不该为其乱取名。
“甜瓜”虽无特色,但确实是哈密瓜最早的名字。
文献:
《哈密瓜的历史渊源》赵绍双
《哈密瓜的原产地在哈密》哈密市史志办张仁干王林赵英
《哈赛瓜名称的由来》吴元信顾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