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瓜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个35岁单身汉巴楚瓜农最大的心愿
TUhjnbcbe - 2022/12/7 15:35:00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2.html

这是沙漠绿洲里种出的瓜,土地的贫瘠并没有阻拦住巴楚留香瓜的甘甜

引言

谢生鹏打开双开门冰箱,巴楚留香瓜已经冷藏了7个小时。横向剖开,2.54公斤的瓜,一半变成一尺长的瓜条。一口咬下去,脆甜、清爽,有香草味。他边擦着嘴角的汁水,边跟妻子开玩笑:“没吃过这种瓜的人,都不配叫吃瓜群众”。消费者谢生鹏想起了“楚留香”,也记住了新疆巴楚这个地方。但他不知道,每一颗巴楚留香瓜的香甜清脆里,都有一个在困境中求生的故事。巴楚瓜农远居大漠,上百年来世代农耕,不知道什么是生意,何为商品。瓜烂在地里,他们住在泥坯房里。发生改变的路,不止是留香瓜从新疆巴楚到浙江杭州的多公里,更是条进化之路:一群心怀执念的人,带领当地农民从农耕时代直接触碰新商业文明。从年收入多元到亩收益0元,瓜农的收入翻了不止10倍,一只甜瓜重塑了南疆小城的声名。可巴楚留香瓜若要让更多人记住,必然要在商业和扶贫之间建立一个平衡,这个平衡就是标准。难以量化的,是巴楚瓜农的自我觉醒。

巴楚留香瓜,清脆,甘甜,有香草味

该对谁让步

“一边是维族瓜农的眼神,一边是对消费者的承诺,我该对谁让步?”——阿里乡村事业部品控专员蔡明星

7月27日下午,新疆巴楚,远处的乌云越来越近,压得很低。

蔡明星很着急,平方米的临时大棚里,他催促着瓜农和商家排好队。“跟天斗。”

一旦下雨,上万斤的巴楚留香瓜根本来不及运出新疆,会无可避免地腐烂。更让他纠结的,是那台电子秤。

1.99(公斤),秤上的数字离标准只差0.01。蔡明星摇摇头,把瓜还了回去。维吾尔族的瓜农耸肩、摊手表示不满,他们通过翻译说,“就差一点点,为什么不行?”更有激动的瓜农直接拿刀把瓜切下一角,递到他嘴边,“你尝尝甜不甜。”

蔡明星快哭了,弓着腰向对方解释:“我敢保证,没一个不甜,但我们答应消费者,他们订购的瓜,不少于2公斤。”

他已经没时间再向瓜农解释,在几千公里的长途运输中,个别的瓜会出现脱水减重的情况。

农民们不知道他们面对的消费者是谁。有一位老人双手合十,浓浓的眉毛下面,眼神里透着乞求,蔡明星没办法,也双手合十,腰比老人弯得更低。

“我该对谁让步?”一边是对商业化标准的坚持,一边是对那些辛苦农民的扶持。“一般人真干不了这个活。”

农村淘宝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巴楚留香瓜包装,一箱四瓜,绿色的箱子成了当地最抢眼的标志

乌云压城,蔡明星跑向载重20吨的大货车后车厢,确保每颗瓜的外表没有破损痕迹、每辆车的货架间隔都合规、温度监控仪都“醒着”——运输全程内循环冷链,仪器可以提醒车厢里始终保持0至5℃。

这个小伙子在大棚内外扛了5天4夜,最长的睡眠是眯瞪了5个半小时,和衣而卧。

颗“个头一般大”的巴楚留香瓜,经过今夏一波暴风骤雨般的运输,不到5天,就通过阿里巴巴平台抵达全国消费者的手中。

它们几乎是为城市消费者量身定制的。此前,农村淘宝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城市消费最喜欢下单的是2至3公斤的蜜瓜,这个重量,正好够一家三口的一日之需。

偏瘦的和胖瓜也没被“遗弃”,很多都被亲赴巴楚的其他商家买走,“巴楚留香瓜”的名号,在全国市场上都叫得开。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它成为招牌之前,经历过哪些冷遇。

叫它楚留香

“它必然会走出新疆,那就给他取个响当当的名字,楚留香!”——阿里乡村事业部高级运营专家章新光

以前,它们的名字叫做“库克拜热”,维吾尔语的意思是绿瓤脆瓜。直到年,一个背包里一半装着馕的小伙子出现。

小伙名叫章新光,阿里巴巴乡村事业部高级运营专家。

那是他第一次去新疆,一个卖馕摊前,章新光比划了数字“30”,想买30块钱的馕,维族老农不懂汉语,脸盆大小的馕饼给他往背包里塞了30张。

到了巴楚,这30张馕救了章新光的命。

巴楚给章新光的第一印象:没有任何颜色、味道和生气的小城。烈日当空,村民倚靠着墙根,眼神空洞,背后的土坯墙壁满是裂纹,一切房屋、设施尽是土色,就连人们的衣服也被磨得失去颜色。

用巴楚县县委副书记刘亚涛的话说:37.74万人口的小县城,贫困人口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28.7%,“深度贫困县”。

巴楚的房子与孩子。满是“皱纹”的泥胚房外墙上,镶了一个简易篮球架

穷到什么程度?村民家连灯泡都没有,村民们日常的餐食是“水+馕”。对了,年以前,当地没有自来水;村民年均收入四五百元,每天全家的收益只够买一个馕。

章新光也过起了“水+馕”的日子,“最困难的事?就是用手和嘴撕开那个馕。”

当地的库克拜热,让前去考察的他重新找回了味蕾。从事农业拓展多年的章新光说,“一定得把这瓜带出新疆,不干不行。”

说到新疆,人们条件反射地会想起哈密瓜。这种瓜甜度值达到17,很多人觉得甜得发腻,而巴楚留香瓜经过检测,甜度值约为14,更重要的是,它拥有很多蜜瓜没有的清脆。

还有清香,干脆叫它巴楚留香瓜,简称“楚留香”,给它起个人们能记得住的名字,章新光很满意。

可在以前的巴楚,它的地位“很怂。”主人种得随意,随手一把种子,七八粒甩在一个种坑里;瓜的储存期较长,有瓜农在地里随便挖个坑,算是地窖,几个月后再挖出来,三到四成已经腐烂,出了酒味。

巴楚很多贫农的饮食日常是“水+馕”,全家一天收入只够买一个馕,年以前,自来水都没普及

“南疆蜜瓜种植的水平还停留在康熙年代。”章新光说,品种退化、种植技术落后,“挺好的瓜,没有尊严”。

巴楚县地处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北倚天山,南牵玉河,有文字记载的年历史当中,蜜瓜一直是不可或缺之物。但由于种植、物流、渠道等基础条件落后,瓜不出疆,根本无法规模化地销售变现。

章新光想把农民召集起来,一起用最先进的方法来种瓜。委托翻译宣传了三天,没人理他。

直到第四天,一位裹着头巾的维吾尔族妇女站在院当中,举着拳头喊了一句话,有二三十位农民汇集过来。

那句话翻译过来是:我跟着你干。

“他们疯了”

“我们和村淘试验了6个品种、6种种植方式,瓜农都远远地看着,小声议论,‘他们疯了’。”——中间商维吉达尼创始人刘敬文

农村淘宝的技术、运营团队联合了服务商维吉达尼,“大部队”进驻巴楚。

对于当地的扶贫,以前*府也头疼,送给贫困户几头羔羊,希望农民当做种羊,繁殖、养大卖钱,过几天再来看,“羊羔呢?”农民拍了拍肚子,“在这里,好好的。”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从种瓜开始——“每种下一根藤,阿里巴巴给你68块钱。”这是什么概念?只要种上七八根藤,以往一年的收入就有了。

“但是一根藤上只能种两颗瓜。”很多瓜农不解,以前,他们一根藤上都种六七个瓜。“还要给瓜做计划生育?”

还有对他们来说更“奇怪”的规定,阿里巴巴要求农户,每家的田边必须种30棵树。

农民不知道,一藤两瓜能让养分更集中,种出的瓜更甜;5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带以每年10至20米的速度,侵袭拥有万亩耕地的小城巴楚。“守住寸土。”

第二年,种植标准比以前更严了,一根藤32片叶子,只留一个瓜,留在哪个节位,都是规定好的。

一藤一瓜,巴楚农民像养孩子一样养瓜

农村淘宝为瓜农开辟了亩地的联动大棚。瓜农不干了,“我们祖祖辈辈种瓜,从没见过在塑料薄膜里种的。”

塑料薄膜大棚刚建好,每天早晨都被戳出很多个小洞。

农村淘宝和维吉达尼试验了6个品种,用了6种种植方式,甚至吊瓜。瓜农都站在大棚外面远远地看着,小声议论,“他们疯了”。

“巴楚瓜农输不起。”刘敬文说。瓜农没有试错的本钱。如果全新的种植方法无效,他们将面临没有任何收入的困境。

刘敬文是中间商维吉达尼的创始人。维吉达尼,在维吾尔族语中意思是“良心”。

“我们和农村淘宝团队比他们(瓜农)压力更大,但如果不试,他们真正脱贫的机会就是0。”刘敬文说。

给塑料大棚戳洞的巴楚瓜农,只知道他们的瓜买不上价,但不知道这样一组数据:巴楚的合作社曾在年接到六千多吨订单,但最后只运出多吨瓜,还只是勉强合格。而这些瓜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损耗高达20%。那段时间里,天天有消费者打电话投诉。

成片的联栋大棚,一度成为巴楚瓜农眼中的稀罕玩意

从优质农产品进化到商品,在巴楚隔着几个时代。瓜农们对商业唯一的理解,就是巴扎。巴扎意为当地集市,每周只有一天的巴扎日,瓜农辛苦种出的瓜,每斤叫价只有几毛钱。

而今年,农村淘宝对巴楚留香瓜的收购价最高达到5.7元/斤。

瓜农震惊了,以前自己种的瓜,有1斤重的,有10斤的。大棚里种出的瓜,大小都适中,甜度未减,而防病虫害的“体格”更健壮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商品瓜。

一位种了几十年瓜的老爷爷拉着刘敬文:“请最好的老师来教我吧,我可以种出世界上最好的蜜瓜。”

巴楚的笑脸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种瓜找个老婆。”——巴楚瓜农于树辅

还原食物本来的面目。巴楚没有一个瓜打农药、催熟剂,也没钱打。但留香瓜的声名远播。农村淘宝团队不但带来了技术和渠道,也引来了更多商家。

巴楚当地,第一次有了像样的商业竞争:今年,有商家为瓜叫价6.5元/斤。

短短3年,巴楚瓜农人均年收入从多元增加到0元。

现在,巴楚留香瓜从单品变成了系列,有了留香瓜1号、2号、3号,巴楚县县委常委、副县长,上海援疆巴楚分指挥部副指挥长严布衣说,巴楚县的留香瓜阵营,已经拓展到2万亩。

这座小城,也渐渐有了颜色和生气。

7月18日,从喀什沿吐和高速公路行驶公里,穿过巴楚县再一路向西,经过多公里就到了阿瓦提镇。

因为很多瓜烂在地里,巴楚的瓜农曾经哭过,所以这笑容显得特别珍贵

35岁的艾沙正在地里用心地整理着瓜藤,瓜地边的小道上,9岁的小儿子穿着父亲半个月前才给他买的红色新鞋子,跑来跑去。

家里,艾沙的妻子在厨房中收拾着从集市上买来的羊肉。大儿子今天会从喀什回来,电话里一直嚷着要吃妈妈做的手抓饭。60岁的老父亲蹲在院子里砌着石砖,他们打算在主屋旁再修间屋子。

“没有留香瓜,我很难给孩子买上新鞋。”艾沙擦着脸上的汗,笑着。

这一幕,几乎让曹艳落泪。

这位阿里乡村事业部的农产品拓展专家想起两年前,她第一次来新疆帮瓜农卖瓜,汗珠从两鬓流到了下巴尖,一个戴白帽的老人走过来:请你到我们家,我要宰一只羊招待你。

曹艳后来才听说,这位老农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外读书,一个打工摔断了腿,对于深度贫困户来说,手抓饭都是节日才能吃到,宰羊是一户人家古尔邦节才有的最大盛宴。

“最难忘的是,看见了他们眼里的光亮。”曹艳说。

巴楚的年轻人,眼神中有些羞涩,但你能看到眼神里的光亮

15岁的艾丽买了条碎花洋裙,好像听见了远处响起木卡姆的乐声,她试着跳起了刀郎舞。

种瓜之后,父母给她的零用钱,从每周1元,涨到每天10元。

“我第一次感受到,种瓜也可以受到尊重。”艾丽说,以前他想离开家乡,现在更想留在这片土地,“成为科学家,种瓜也可以成为科学家。”

巴楚醒了。以前把塑料大棚戳出破洞的小伙子们,组成了一只30多人的摩托车队——巴楚留香瓜青年服务队,插上小旗,把车开到十里八村,告诉瓜农怎么种瓜。

一位叫于苏甫的小伙子,最大的愿望是通过种瓜找个老婆。“我们这的年轻人,曾经真是穷到娶不起老婆。”

这个大眼睛的维吾尔族小伙卖出的瓜,价格比以前翻了10倍。

他买了电视机,对着电视一句一句地学习汉语,拿着本子一笔一划地记。现在,他已经能流利地跟汉族的商家交流了。

去年,于苏甫娶了一位身材高挑、皮肤白皙的维族姑娘。现在,妻子的肚子渐渐隆起,她怀孕5个月了,“以前,种瓜连自己都养不活,现在,种瓜能养家。”

从前的巴楚,很多小伙子都找不到老婆,因为穷。于苏甫通过种瓜,找到了一位俊俏的意中人

给瓜找个家

“小拱棚、联栋大棚、玻璃温室大棚……我们总得给瓜找个家。”——阿里乡村事业部农产品拓展专家

年,在上万亩的巴楚瓜田里,农村淘宝选出了亩的连片土地作为试点,改用小拱棚种植。曹艳说,总得给瓜找个家。

毕竟在巴楚,还有数万农民没有脱贫。

第一年,帮农民把瓜卖掉;第二年,竖起联栋大棚种植基地;今年,建立成本更小、战绩更佳的小拱棚曹艳盘点着与巴楚瓜农的交集。

收获是,年巴楚留香瓜在阿里巴巴平台销售量达吨,销售额万多元。年7月,在一场名为“抢空巴楚留香瓜”的活动上,天猫聚划算平台不到12小时就卖掉上百吨留香瓜。

曹艳和农村淘宝盘算得更长远——未来农场计划。

我们已经找好了一片玻璃温室大棚作为试点,这是第三次升级,请来了新疆农业大学的教授,引进日本蜜瓜的种植方式。

在未来的玻璃温室里,可以更精密地掌握温度,一年种出不止两茬瓜;阿里云技术团队可以实时采集数据,做到瓜脸识别——只需要给瓜拍张照片,看着瓜的网纹,就能判断出瓜的成熟度(甜度)。

“没有什么比改变(农民的生活)更有成就感,如果不能带给他们最先进的理念,让他们真正掌握种植、理解商业,那就不叫改变。”她说。

要做出巴楚留香瓜的升级版。让巴楚告诉全世界,5年之后,瓜是可以这么种的。

“其实我们更应该珍惜的,是土地。”于苏甫说,以前没有意识到土地的价值,耕种都比较随意,如果农民不爱惜自己的土地,不在意土地赋予你的一切,那就不会得到回报。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于苏甫想,有机会还是走到更广阔的地方。看看城市,看看外面的世界。

很多巴楚的孩子也这么想。

大漠、胡杨、甜瓜,这是巴楚孩子的专属。她们有了新鞋子、衣服,她们想看外面的世界

有一次,当地一所小学校园里,很多孩子参加了一个画画的活动——画出你心目中巴楚留香瓜的样子。很多孩子甚至细致地画出了瓜纹,更多孩子画出了未来,一个小女孩的画笔下,一个小孩抱着一个大蜜瓜,在城市的楼宇间穿梭。

95.13%的人口是维吾尔族的新疆巴楚,小孩子们对章新光做*脸,用汉语对他说:“谢谢你们。”

他们问,章新光:“城市里的天和水是什么样子的,你们那边的小孩子是什么样子的?”

这所学校被村里人命名为“农村淘宝小学。”这是巴楚人表达情感的方式。

年7月27日,装完最后一辆车,蔡明星长出了一口气,发车之际,他招了招手,转身回头,几位巴楚瓜农也在跟货车招手挥别,带着笑脸。

笑脸永远是彼此交流最美的语言。

大漠不止有灰土色,还有胡杨林。总觉得公路没有尽头,但无论多远,都可以抵达

大货车前,公路刺穿大漠,直挺挺伸向远方,两旁,千年胡杨还没有层林尽染,很多叶尖已经泛*。

不变的只是风蚀形成的万佛朝宗像,如同沙漠里的守护神,千百年里看人世变迁,默默见证着曾发生的一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35岁单身汉巴楚瓜农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