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位于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
粮食安全,种子是保障;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种业是根基也是基础。种质培育犹如“长跑”,需要遵照科学规律并要有持久攻坚的耐心和决心。
我校作为涉农院校,长期以来致力于种质培育工作,在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特色亮点。
一、寒地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培育方面取得突破
我校“农作物种质资源引进创新与高效利用”国家公益性行业项目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针对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匮乏、遗传基础狭窄等制约育种成效的瓶颈问题,有针对性的从国内外引进稀缺的农作物种质资源。选育了一批适应性强的作物新品种,并进行示范推广。年以来,先后育成水稻品种11个,大豆品种15个,马铃薯品种4个,杂粮品种5个,甜瓜品种5个,*瓜品种2个,西瓜品种2个,白菜品种1个。其中垦粳8号水稻引种到南泥湾后,在3年的试验示范中,表现出强耐盐碱、抗早衰、丰产的特性,平均亩产量近公斤。
垦粳8号水稻品种进行成果展示
二、耐盐碱基因资源鉴定及分子育种方面特色鲜明
耐盐碱育种是我校一个突出育种特色,“十三五”及“十四五”期间,学校承担10余项作物耐盐碱鉴定及机制分析任务,筛选玉米、大豆、水稻、杂粮及牧草等耐盐碱种质资源近份。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子课题等科研项目50余项,“十四五”获批青年科学家专项课题1项。“野生大豆应答盐碱逆境的分子调控机制解析”获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挖掘并鉴定获得了一批在野生大豆盐碱应答中发挥重要功能的关键基因,为野生大豆资源利用和耐盐碱大豆分子育种提供了基因资源和种质材料。发掘了具有育种价值的优良基因6个,申请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掌握了作物基因编辑分子育种技术的前沿手段,建立了2套基于新型Cas蛋白的新型农作物基因编辑体系。开展了玉米单倍体育种工作,利用成熟的单倍体育种技术创制了大批玉米双单倍体(DH)系。对玉米抗丝黑穗和耐盐性进行QTL定位工作,对玉米杂种优势进行了玉米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
年9月25日,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调研了解我校作物育种情况。
三、航天育种助力乡村振兴彰显农大强农兴农使命
自年开始,利用返回式卫星和神舟飞船,先后进行了6次搭载,有10余个品种的种子在太空遨游育种。通过航天诱变的机理研究,确定了航天育种的有效性,建立了甜瓜、板蓝根和番茄的航天诱变育种技术体系,获得了一批新品种、新品系和新材料。学校育成并审定优质甜瓜品种5个,*瓜品种2个,已完成或正在参加省级以上区域试验的新品系、新组合5个。目前,7份甜瓜、4份西瓜良种经过海南、黑龙江两年五代地面试验,其中航甜青雅、航甜流星两个新品种,经过基地大面积示范,比普通甜瓜品种更加清香、甜脆,一改传统品种的外观和口感风味,产量一般都有20%以上的增长,更耐寒,更耐盐碱,而且在口感和营养成分上也有改良。航甜青雅果肉翠绿、清香,航甜流星外观美丽、果肉甜脆,已成为地方商超的高档果品,深受百姓喜爱。当前已育成品种在大庆周边地区推广百万亩,带动地方经济效益0万元,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夯实科研育种基础工作
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
八一农大一直在行动
点击下方图片即回顾往期精彩永远的怀念优秀!今年,他们是王震奖励基金获得者同心战疫校领导慰问学校后勤保障工作人员
文 字丨杜吉到孙春雷
图 片丨新华社黑龙江日报
编 辑丨杨皓麟
责 编丨孙春雷
审 核丨刘孟野
投 稿|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