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立秋这天宫廷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从此,各种农作物开始生长旺盛,等待着我们的是即将丰收的季节。
年8月7日,下午3点40分,太阳到达*经度,立秋至。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意思是,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立秋时间在下午以后,就还要热上一阵。今年属“晚立秋”,中央气象台预计全国高温天气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但未来昆明依旧以雨雨雨为主。送夏迎秋,你准备好了吗?
△昆明未来7天天气预报
立秋风物
立秋有三候:“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一候凉风至
“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二候白露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凉风来,露珠晶莹变白,白是秋之标识。但此时露尚未凝滞,还能在阳光下滚动,非“相思*叶落,白露点青苔”之露。东汉刘熙的《释名》释露为“虑”,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将凋零而忧,由此“露红凝艳数千枝”,亦成一种壮美悲怆。
三候寒蝉鸣
曹植有诗“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古人说寒蝉小而青紫,其实是秋凉后蝉发声困难,知生命将尽而变声凄切。
立秋民间习俗知多少?
—贴秋膘—
“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但“贴秋膘”要适度。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会瘦一些,因此有了“贴秋膘”的习俗。专家提醒,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是若贴补过分,相对运动不足,消耗热量过低,则易导致“秋胖”。
—啃秋—
“啃秋”,也称“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
—喝秋水—
由于夏季流汗较多,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积暑,免秋来腹泻、闹肚子。
—晒秋—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山区,有“晒秋”习俗。因为平地少,农民便利用自家窗台、房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晒秋”的秋不仅指秋天,更寓意着丰收和收获的果实。
立秋养生
立秋以后早晚寒气渐盛,虚弱人群要避免寒气侵体。入秋后燥令当时,天气干燥,不妨吃些滋润的食品,如银耳百合、蜂蜜、核桃、芝麻、梨、荸荠、芦根等。此时还可多喝豆浆,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
立秋后,在饮食上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例如,苹果具有生津、润肺、除烦、开胃、醒酒等功用,对消化不良、气壅不通者,可榨汁服之;而葡萄性味甘、酸,鲜食酸甜适口,生津止渴,开胃消食,但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食多易令人腹泻。
立秋时节,虽然还有余热未消,但万物已经开始阴阳轮变。诗词里说“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这道出了立秋最美的变化。天上的云从夏时的积雨云摇身一变成天高云淡的卷云,梧桐树每逢秋必落叶,“一叶而知秋”。
秋色很美,虽然人们不免有些悲秋之情,但立秋带给我们的,并不只有寒蝉凄切的悲伤,还有等待收获的喜悦,还有面对每一个新的时令,我们那颗追求美好生活的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