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瓜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向往的生活开始让人追不下去了我不信
TUhjnbcbe - 2024/12/31 20:48:00

文|宝华(珞思影视研究组)

在知乎上,一个“向往为什么追不下去?”的问题已经得到个回答,一些追随节目一路成长的知友们,表达了自己的遗憾和失望,而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欠缺新鲜感”和“广告太密集”上。

笔者认真翻看了这些回答,与其说大家是在吐槽,更不如说是在真情实感地表达对节目的建议和祝福。节目组显然也留意到了这些讨论,总制片人王征宇委托一位后期小哥,跟进了回答。

回答中提道:“在不变的情况下,一切意外都越来越少,而所有人也越来越熟练在自己的角色里,失去了惊喜……最大的责任其实在我,我没有在一开始就决定要完全打破原来的框架,去给到他们突破的方向,其实我们架构人物关系的方法和剪辑方法这些一直都并没有变,但四年了,神仙都看腻了吧。我应该从一开始就去说服所有人,放弃原来获得成功的那些小方法,去构架完全全新的向往,让变化和意外重新回到MC和观众眼中……所以,这季以后,再往后的向往,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翻天覆地,要么壮士断腕。”

每一档“综N代”似乎都逃不出审美疲劳的困境,一个简单过日子的节目,又该如何躲过岁月的消磨呢?

看起来,嘉宾来电不再有惊喜了,一日三餐不再有惊喜了,甚至连聊天和游戏也变得习以为常了……可站在观众的角度,“白月光”真的变成“饭粘子”了?

在竞争激烈的周五晚间档,非黄时段的新一季《向往的生活》依然强劲:5月8日的开播收视甚至创下CSM59城2.%的骄人战绩;豆瓣评分7.2,尚属良好水平;每一期都火力收割话题,连动物朋友都能登顶热搜,对,它还是那个“行走的流量体”。

抛开数据,第四季《向往的生活》虽不尽善尽美,但它的情感治愈价值、社会公益价值绝对是四季以来最高的。

在笔者看来,导演组不仅没有固步自封,反而竭尽所能地在这个特殊的年景挑起了更多的责任,无论是给武汉医护人员“千里送红烧肉”,还是用直播带货帮扶当地村民,即便是每一处开足脑洞的植入广告,笔者都能感到一份沉甸甸的真诚——“用心做广告,用脚做节目”,这季《向往的生活》真的做到了!

带着一些对幕后制作的好奇,捕娱记专访了本季《向往的生活》内容侧的执行总导演胡明,也希望通过这番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节目,理解生活,理解什么叫“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筹备时间最长的一季

从第一季的北方山村,到第二季的江南水乡,再到第三季的湘西苗寨,蘑菇屋不断变幻风景。第四季来到热带季风气候的西双版纳,在“彩云之南”开始全新生活。

蘑菇屋的美好日常在保留淳朴的同时迎来更新,不同于前几季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这一季主要经营热带水果,而且还坐拥大片花海。高大的椰子树、美丽的蓝孔雀、热闹的泼水节……独具傣家特色的村镇风貌扑面而来。

年的春天,一场生命的无常,重新唤起了大家对琐碎和平淡的珍视。波澜不惊的静好时光,一日三餐的炊烟蒸腾,围坐欢谈的老友新朋,都显得弥足难得。

这一季,人到中年的黄老师开始跑步锻炼了,备战高考的妹妹晨读的样子美好极了……看到这些画面,你会由衷感叹:好好生活享当下时光,好好读书愿未来可期,好好度过看似庸常的每一天,已是最大的幸福。

就像黄磊老师在节目一开始说的:“没有什么比国泰民安更珍贵的,没有什么比大家在一起过着平凡的日子、向往的生活更珍贵的”。

第四季节目,生活的质感仍在,人情的浓度仍在,心灵的回响仍在。从最初选址到正式录制,前后历时超过一年,也是制作团队筹备时间最长的一季。笔者觉得,如果你开始觉得审美疲劳,那也正常,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件容易让人疲倦的事:初见时惊喜,又见时寻常,再见时乏味。

而伴随感受力的递减,我们往往会忽略——“岁月静好”的背后,都有着怎样的“负重前行”。

Q:这一季为什么会选择在西双版纳?以及为什么选择了曼远村?

A:早在年,第二季《向往的生活》结束的时候,我们就找到了这个地方,所以这也是筹备时间最长的一季。踩点是我去的,相信很多观众和我一样,从没去过西双版纳,但一听到这四个字,就非常向往。

前三季节目都是种植经济作物,西双版纳是著名的“水果之乡”,非常有利于我们开展新鲜的农事活动。踩点的过程中,我们有一个重要的诉求,希望选择的村落是未被旅游开发过的,保留了原生、淳朴生活气息的那种。

我们看了很多村落,过程中搜集了很多的信息,比如甘蔗可以做成红糖、水果可以晒成果干,这都为我们后面的农事活动呈现提供了灵感。最终结缘曼远村,是因为当时和我们一起踩点的一位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曾在那里当驻村干部,向我们主动提起说,那个村子好像很适合节目的要求。

我现在都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到达曼远村的情形:正值7月,那个村子是香的,是一种花草树木的味道。我们在村子里沿路闲逛的时候,夕阳西下,树荫投射下斑驳的光影,一位穿着民族服装的老奶奶,就在风景里行走,那个画面特别打动我,仿佛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的感觉。

曼远村是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文化保留完整的乡村之一,是个具有原始特色的古朴村寨,相信大家也在节目中感受到了,民风淳朴,风景秀丽,干净整洁,当地村民也并不会因蘑菇屋的来客们是明星而另眼相看,反而把他们当作新搬来的普通村民。

其实不管是台里,还是我们自己,都希望在这一季呈现更加立体、群像的生活样貌,蘑菇屋不是独立于村庄之外的存在,应该和村落生活进行更多的交融。这一季节目,嘉宾们经常去村民家里串门交谈,包括送菜、助农、参加泼水节……和村里的互动更加亲密了,同时也非常自然。

Q:本季开篇的长镜头特别惊艳,一片孔雀羽毛随风徐徐飞行,飘过村庄,最后落在了蘑菇屋。据说这个镜头从思考脚本、挑选路线,再到拍摄、后期,耗时好几个月。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创意呈现,以及通过这样一个致敬《阿甘正传》的镜头,节目希望向观众传达的意境是什么?

A:因为录制地点确定地比较早,也让我们有了相当充裕的筹备时间。去年11月的样子,我们和编剧开会进行头脑风暴的时候,大家提出了一个想法——综艺节目为什么不可以像影视剧那样有质感呢?我们可以做一些致敬电影的设计。

我本人对《阿甘正传》的印象非常深刻,加上我们已经定下来这一季会加入孔雀,有一天我突然想到,是不是也可以借用一片羽毛的一镜到底,引领大家和曼远村美好初见呢?观众看见的那条羽毛越过村庄的路,就是我第一次进曼远村时,深深打动过我的路。

我们最初的出发点,是希望让节目的品相更好一些,但完成这个镜头真的很不容易。有了想法之后,我们迅速和和后期对接,动画和建模是比较复杂的,从去年12月开始,我们买了很多孔雀的羽毛,设计运作的方式、路线的行进。

今年年初,疫情让很多工作都变得更加棘手,怀着完成这个镜头的执念,我们2月份就去了云南,完成隔离之后,立即去到村里生活,感受村民的日常,每天都会模拟一次拍摄路线,反反复复在村子里走。

最后,我们统一了观念。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观众应该更希望看到朝气蓬勃的村落,正常生活的村落。

节目播出后,很多网友和我们留言,觉得这个镜头特别打动他们:“平凡过好每一天,都是很珍贵的”,其实这也是《阿甘正传》告诉我们的,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认真地活着。

Q:“老友记”是《向往的生活》非常鲜明的情感特质,在这一季,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回忆杀”,同时,节目似乎也在追求一种代际的碰撞,这季节目在人选和搭配上,是怎么考虑的?

A:的确,节目嘉宾是以老朋友为主,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如果一直局限于此,那能挑选的嘉宾余地已经不多了。所以我们在嘉宾的邀约上,结合了两种思路,一种是拓展朋友圈,一种是激发新关系。

我们每期都是奔着一个主题去挑的嘉宾,比如“快乐家族”、《小别离》组合,最后变成什么样子是不可控的,但那个人际场合一定是力争让大家都舒服的。一开始大的宗旨,是挑选蘑菇屋成员们熟悉的朋友,然后我们加入了朋友的朋友,这样可以很快就能玩在一起,比如宋威龙、许魏洲、任嘉伦做客的那一期,宋威龙和妹妹曾经合作过,许魏洲和彭昱畅是好哥们儿,任嘉伦和宋威龙又有交集,这样稍微扩大一点点范围,就会产生一些新的变量。

另外一个考虑,就是拓展嘉宾关系的维度。以三次参加节目的毛不易为例,他第一次来是回忆年少时代;第二次是和老狼、尤长靖、李子璇等音乐伙伴在一起,有艺术上的交流;第三次是和绍刚老师、周深一起,有点“老父亲”带着“俩儿子”的感觉。所以,即便是邀请同一位嘉宾,我们也不希望是重复。

Q:《向往的生活》不仅关于人和人之间的情感,也关于人和动物,人和植物,还成功带火了一群“动物网红”,到底是如何在这一块做得如此打动人心的?

A: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个原则:得到和付出成正比。我们的每一个方案、每一次录制,都是实实在在,没有捷径。节目里的羊、鸭、狗,为什么不怕生人?因为要么是我们自己亲自养着,要么雇着农户去照看它们,它们从小就和人生活在一起,它们就是我们节目天然的一份子,是蘑菇屋里的常驻嘉宾。

每一季的蘑菇屋,我们都倾注了时间、情感和心血,以这一季的蘑菇屋为例,房子是本来就有的,椰子树是原生的,我们在那基础上做了一些改造,比如凉亭,还有目之所及的水果、鲜花,那些植物都是我们根据当地既有的作物类型,在一个集中的区域做了种植。

因为录制《向往的生活》,我们早就变成半个农业专家了。植物不像常规节目的道具,明天要,今天就可以连夜做出来,它们需要一个漫长的生长周期,很早就要进行规划,为录制做足准备,留够选择的余地。

甘蔗是我们一年前种下的,其实这一季还种了香瓜、南瓜,最后没能呈现,因为没种出来。包括嘉宾们一开始种西瓜苗,最后是希望收官的时候地里长满西瓜的,结果下了一场冰雹,只长出很小的西瓜,也就是上一期节目里说的“全村唯二的希望”。

最难的部分还不是种植,而是把作物的生长周期和艺人的录制档期结合起来,今年的疫情又打乱了原本的节点,大家可能不知道,菠萝我们都收了好几茬了。

我们经常调侃自己,说一直在与天斗、与地斗,但其实在战天斗地的过程中,我们真正学会的是尊重自然的法则、敬畏平凡的生命,从动植物,到悉心珍藏的老物件,都构成了节目宝贵的记忆和传承。

可能正是因为这样,当得知“天霸”因为难产在春天不幸离开之后,“天霸走了”登上热搜第一,许多观众为之泪目,就像自己失去了一位亲密的朋友。

实现媒体理想的一季

一档节目所能实现的最大价值什么?年是“无情的出卷人”,各大综艺节目迎难而上,纷纷成为用心的答卷人,在克服困难完成录制的同时,大家努力借助文艺的力量抚慰大众情绪、助力脱贫攻坚和复工复产,《向往的生活》无疑是其中一位“高分答卷人”。

正式录制前夕,节目组与嘉宾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一些小企业和农户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经营受阻,产品滞销,决定帮助当地解决实际困难,并迅速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制订帮扶计划,以直播的形式为果农和商户解决销售问题,首次开创了直播卖货登上综艺节目、帮助农户销售产品的新形式,直播累计售出滞销农产品近20万份,销售额达余万元,惠及西双版纳个村庄的户村民。

今日,人民日报发文点赞《向往的生活》,高度认可其在开拓价值空间上的努力,认为“这既源于创作团队回馈观众、回馈社会的文化责任感,也是综艺自身发展的需要。当节目不只呈现出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而是努力‘让别人过上向往的生活’,节目的意义就不再仅仅是给观众提供茶余饭后的消遣,而是以实际行动参与时代生活,带着观众一起为脱贫攻坚添砖加瓦。”

即便少数观众认为本季节目不尽如人意,但对于节目制作团队来说,这是他们一路走来最有成就感的一季。

作为传播者,他们用脚踏实地的帮扶行动,为特殊的年献上了饱含真诚的绵薄之力,传递人和人之间的温情,也传递信心和勇敢,就像突破重重困难送到武汉刘凯护士手中的那碗红烧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Q: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季《向往的生活》也用内容非常温暖地做了呼应。很多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第四期节目里为曾经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的刘凯护士送上了一碗热腾腾的红烧肉,可以具体介绍一下事件发生的前后吗?虽然节目里的呈现比较简单,但是我们知道,当时情况比较复杂,完成的过程中是不是遇到了不少困难?你们自己对完成这件事,内心的感受又是怎样的?

A:从第一季开始,蘑菇屋就和外面的观众保持着互动和交流,但前三季都是在最后一期才有读信环节。这一季开录前,我们内部进行了讨论,加上看到很多网友的留言,就决定把开启信箱环节提早一些。在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时期后,大家内心一定有很多想要表达的东西,以及想要完成的愿望,一开始就做,肯定更有意义。

对于我们节目组来说,一开始并没有说固定哪些选题,只是纯粹希望和大家有一些走心的交流,也是机缘巧合吧,我们了解到了刘凯护士的心愿。

相信很多人和我们一样,对于武汉人民,尤其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们,内心的情感是很复杂的。最难的时候,很多人都在努力奋战,我们身在异地的多数人非常无助,除了守望,除了担心,好像什么也做不了。对于刘凯护士来说,这只是一个愿望的达成。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表达敬意和心意的出口。事情虽然不大,但我们希望真诚地去完成它。

从3月初开始,我们做了很多的备案。那时,武汉还没有解封,我们不知道黄磊老师亲自做的红烧肉何时可以顺利送达武汉,于是设计了三个方案:如果录制的时候武汉解封了,那就录制的时候去送;如果当期录制的时候没有解封,就在最后一期录制的时候去送;如果最后一期录制的时候还没解封,我们就到黄老师家里去做,然后在播出的最后一期去送。

就在我们录制前夕,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好消息传来:4月8日,武汉解封了,当时航班已经开通,我们的导演把用保温箱装着的红烧肉送到武汉,交到了湖北卫视《非正式会谈》节目组编导的手中。当时的一切都是临时发生的,特别突然,“非正”的小伙伴们二话没说,非常给力,相当于我们两个团队接力完成了这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整个过程,无论是蘑菇屋的成员们和刘凯护士视频通话,还是节目编导马不停蹄、趁着夜色将保温箱送医院,又或者是她自拍的吃红烧肉的画面,都是特别质朴的。

大家可能还有印象,视频电话接通的时候,两头的反应都有些沉默,那是他们彼此的真实反应,我们没有任何的编排。我当时戴着耳返,百感交集,一切都尽在这份无言中,这可能就是真情实感的力量,不需要语言,就已足够感动人心。

我的很多朋友在看了这期节目之后,特别发来信息点赞。而作为创作者和传播者,我们特别想说的是,感谢正常的生活,感谢勇敢的人们,能让我们力所能及能做点什么,是一份莫大的幸运。

Q:这季节目延续了一直以来“助农扶农”的公益性,比较有突破性的,是将线上直播带货搬上电视综艺节目,帮助当地销售因疫情滞压的农产品,请具体介绍一下这项帮扶计划组织、实施的前后。从这场行动中,你们最大的感受和收获又是什么?

A:相信真实的力量,相信真情的流露,眼明心亮的观众是一定感受得到的。我们在这里筹备了一年多,但是正式录制前,导演组去了当地之后,发现和去年、前年很不一样,以前游人如织,卖东西的人也多,但是今年的瓜果贸易存在明显的滞销。

当地政府手中有一份实时滞销的名单,他们也想了很多的办法,我们看了之后就想,是不是可以尽一份我们的绵薄之力?今年直播带货很火,若是搬上综艺节目,大家也不确定能做成什么样,而且真的要做直播的话,节目宣发都还没开始,信息透露出去了怎么办?但是,那种想要去做的冲动,超越了一切的顾虑。

本着对观众负责的态度,我们根据政府统计的滞销名单,走访了很多的商家和农户,所有出现在直播里的产品,我们都详细做了调查和了解。

走访的时候,我们发现卖果干的商家还在继续收水果,就问他既然不好卖,为什么还在向农户收鲜果?他说,如果我不收,果子就只能烂在地里,做成了果干,就还有六个月的缓冲期。

一个卖蜂蜜的40多岁的壮汉,突然在我们面前嚎啕大哭。他说,他本来是免费发放蜂箱给农民,让他们养蜂的。如果厂子没了,蜂蜜就没人收了,这会让很多农民创收的愿望落空。

面对面的走访越深入,了解得越多,我们就越坚定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我们是真的是可以做点什么的,能帮一把就是一把。

也很感谢我们的嘉宾,大家都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我们和薇娅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她非常干脆地答应了。要知道,她做直播其实是浩浩荡荡的一支队伍,也有非常细致的流程,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蘑菇屋所能提供的直播设备没那么完美,客观上是有技术风险的,但大家说,一起克服,一起成就,今年这一年都会很骄傲、很值得。

我觉得,我们齐心协力去完成这件事本身,其实也是在传递一种信心和能量吧!

采访结束的时候,笔者对这支团队报以了更多的敬意。今天中午,节目的一位小伙伴开心地说:“果干老板来致谢了,我们真的可以帮到别人的生活!哎呀不说了,我又要去哭一场了!”

总制片人王征宇向观众许诺,这季以后,再往后的向往,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翻天覆地,要么壮士断腕。

可是笔者在想,过日子而已啊,要什么翻天覆地、壮士断腕的?你们只用当好勤劳的农夫,把收成交给大地好了!不过,内心也有那么一点点小期待——第五季《向往的生活》,值得更好,也一定更好。

1
查看完整版本: 向往的生活开始让人追不下去了我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