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小年奔跑着赶来了,春节的序曲也随之奏响。
尽管人们不再像古人那样“岁岁荒村守敝庐“,但是,在迎接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时,仍然是先要“家家净扫迎新吉”。
按照我国传统习俗,腊八过后就是年,随着年味渐浓,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小年开始,一直到大年三十除夕日,迎春的仪式就在这段“迎春日”里,轮番启动。
“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腊月小年时节,祭灶与扫尘是最主要的两个习俗。
“接得灶神天未晓”,“扫遍瓦椽及四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北方小年先开始,腊月二十四日,南方小年紧随其后,家家户户开始祭拜灶神,扫尘除垢,置办年货。
祭灶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火崇拜,与人类用火熟食有关。从殷商时期的“五祀”,到西周时期的“七祀”,“祀灶”一直是古代祭祀的重要内容。
魏晋之后,灶神作为“祀灶”的对象,开始在民间广为流行,小年作为节日,也基本成型。
民间传说普遍认为,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全称为“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又被称为"护宅天尊"或"灶王"。
灶王的职责是考察民情,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作为饮食神和厨房保护神,灶王爷倍受人们崇拜。
几千年来,灶神已经成为我国民间最具影响力,最富代表性的“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寄托了人们衣食有余、驱邪除灾、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山厨破甑久生尘,笑拨寒灰事火神”,在我国古代,“灶王爷”的神位几乎被供放在家家户户的厨间灶头。
灶王神龛的设置也很讲究,一般设在灶房的北面或者是东面,再把灶王爷的神像供放于灶王龛的中间。
有些人家没有灶王神龛,就画出灶王爷的神像,再把神像直接贴在墙上。有趣的是,有的人家还画出一个“灶王奶奶”与“灶王爷”一同贴在墙上。
祭灶日实际是送灶日,依照古例,我国传统祭灶时间是腊月二十四日。在清朝中后期,皇室把祭天大典放在腊月二十三日举行,为了“去奢省费”,就顺便把灶王爷拜了。
后来,北方地区基本上就都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留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关于小年祭灶的日期,各地略有不同。我国民间就有“官三、民四、家五“的说法,也就是说,官府在腊月二十三辞灶,百姓在腊月二十四祭灶,水上人家则在腊月二十五拜灶。
据说,灶王爷在上一年的除夕,就已经留在人家家里,保护和监察每户人家了。
到了小年这天,灶王爷则要去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一年来的善恶德行,玉皇大帝会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对人们进行吉凶祸福的赏罚判定。
一周后以后,也就是过年除夕的这天晚上,灶王爷带着人们应该得到的赏罚,引导着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世。其他诸神在人间过完年后会升天离开,只有灶王爷一直留在人家的厨房,直到又一个小年到来。
可见,腊月小年祭灶活动与春节过大年密切相关,只有在腊月二十三,为灶王行“送灶”或“辞灶”仪式后,灶王才能再次于大年三十除夕夜再次返回,为人们护宅司命。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对一家人来说,祭灶更与一家人的吉凶祸福密切相关。
“时届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祭灶仪式通常在晚上进行,各地祭灶形式也有差异。入夜时分,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贴在墙上,或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祭灶果。
有的地方祭灶时,人们把贴在墙上、烟熏了一年黑黢黢的旧灶神像揭下来,用一块黏稠的糖瓜或是甜糕粘在他的嘴上,以使其“嘴甜”,让他能“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并用稻草给灶神扎一匹草马,然后和灶神一起烧掉。
有的地方祭灶时,男主人要在灶王神像前怀抱公鸡,焚香斟酒叩头,口中念念有词,祈求灶王爷上天后只说好话,不说坏话,并用酒浇那被视作灶王爷坐骑的公鸡鸡头,根据鸡头是否扑楞有声,去判定灶王爷是否乘驾而去。
有的地方送灶神时,会让几名乞丐乔装打扮一番,跳着送灶君舞,挨家挨户去唱送灶君歌,就是“送灶神”了,乞丐们可以以此换取食物。
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围坐下来吃灶糖、火烧和其他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有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的习俗。
待到大年三十除夕夜,还要举行迎接诸神到来和灶王爷返回的仪式,也就是“接神”和“接灶”。只不过“接灶”和“接神的仪式要简单得多,届时,要贴好新的灶神像,换上新灶灯,在灶神像或者灶龛前燃香就可以了。
有个习俗是,灶君下界后,要清点名册,所以家庭成员都要回家过年,以祈求灶神把吉祥福气降临全家人。这反映了人们祈愿阖家团圆幸福的美好愿望。
小年突出的饮食习俗:
祭灶后吃饺子,有“送行饺子迎风面”的寓意,山区的人们多吃糕和荞面
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在晋东南地区,人们很喜欢吃炒玉米,把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后,用冰冻成大块,吃起来的口感酥脆香甜。
灶糖是一种粘性很大的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糖瓜受冷凝固后,里边坚实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要注意可别吃多了啊。
糖瓜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5分,大小不同。
火烧是流行于华北等北方地区的著名小吃,扁圆的像烧饼,分为无馅火烧和肉火烧,一般以肉火烧为多。
肉火烧含馅似饺子,皮薄馅多,外酥里绵,分为干火烧和油火烧两种。吃火烧是流行于北方的小年食俗。
“岁暮方思媚灶王,香瓜元宝皆麦糖。粘口何需多如此,买颗先命小儿尝。”亲爱的朋友,你的灶糖准备好了吗。
关于小年习俗你还知道那些吗?欢迎留言哦,祝你小年愉快,福气多多,好运多多。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图片原创者,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