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瓜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暖闻一群青年让沙漠变蜜洲
TUhjnbcbe - 2024/10/6 17:35:00

巴楚当地孩子和留香瓜。翟龙/摄

7月7日,沙漠蜜洲行为艺术展在上海举办,市民们与沙漠蜜瓜合影。章韬/摄

执笔: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王雪迎

文稿编辑:蒋韡薇

------------------------------------------------------

年7月7日,上海街头突然出现了一片“沙漠”,“沙漠”里有一片瓜地。瓜地里,蔓延着绿油油的瓜藤,一场以扶贫为主题的艺术展在繁华街头呈现。

4年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农民吾斯曼·努尔放弃了种植库克拜热瓜(维吾尔语,意为绿瓤的瓜——记者注),他难忘那种痛苦的滋味。

库克拜热瓜成熟于8月中旬,集中上市时,价格每公斤不到0.5元,却无人收购,30岁的吾斯曼·努尔常常是早上推着一车瓜去巴扎卖,下午又推回来,因为没人购买,最后一半的瓜都烂在地里。

库克拜热瓜,是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巴楚县地产的土瓜之一,仅在当地种植销售。对口支援巴楚的上海援疆干部品尝后啧啧赞叹:瓜清香脆甜、糖度适中,还有人品出了香草冰淇淋的味道。

年,通过上海援疆项目,巴楚县引入了电商培训,可是卖什么,怎么卖,卖给谁?通过对当地农产品的调查和整合,上海援疆巴楚分指挥部联合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喀什维吉达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决定推广销售这种口感特别的绿瓤脆瓜。一群青年的新疆电商扶贫试验就此开启。

在当地乡村流传几百年的沙漠土瓜库克拜热瓜,变身为电商平台名号响亮的“网红”——巴楚留香瓜。年,巴楚留香瓜在阿里巴巴平台销售量达多吨,销售额万多元。年7月,天猫聚划算平台不到12小时就卖掉上百吨留香瓜。

在巴楚县阿瓦提乡库勒博依村,农民们代代种植当地土瓜,轮到苏莱曼·肉孜时,也延续了父亲的种植模式,他说:“我们不用化肥、不施农药,就用牛羊等牲畜的农家肥,使用父辈流传下来的自留种子,每一家种出来的瓜大小不一样,甜度不一样。”

年,当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和渠道商来巴楚考察瓜田时,其中一位惊讶地感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天然的瓜地,杂草丛生,瓜藏在杂草下面,这里肯定没打过农药。”

在巴楚县农办副主任贺振元的记忆中,库克拜热瓜是一个很古老的土品种,适宜生长在沙性土壤中,英吾斯塘乡、阿瓦提乡、琼库恰克乡等传统种植区一直都是全巴楚县最干旱的地方。

“农民种植模式很粗放,五六月种植,种时地一垒,连沟也不开,膜一铺就在上面点种,有的甚至一次水不浇。”贺振元说。

这种纯天然绿色的库克拜热瓜还曾在十几年前摘取过北京农展会的银奖。贺振元说:“去参展时,其他县都是整车整车地让专家评鉴,我们就带了4箱瓜,只能留着让评鉴组专家切片品尝。”

但银奖的美誉,并没能让库克拜热瓜走出喀什地区。

贺振元说,县里做了很多努力,从种植品种选育、保鲜、销售等方面进行引导,但库克拜热瓜皮薄、脆,对保鲜储运等环节要求很高,使了很大劲儿,效果并不好。

库克拜热瓜传统种植区背靠塔克拉玛干沙漠,这里交通闭塞,常年饱受沙尘暴困扰,农业种植结构单一,很多农民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靠领政府低保过日子。据巴楚县扶贫办统计,年,全县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达2.22万户、8.48万人,贫困人口占全县人口的比例为22%。

瓜农们尽管在沙漠边缘种出了清甜的蜜瓜,但库克拜热瓜销售困境由来已久,仅在周边乡村巴扎销售,供当地人食用。

在巴楚县英吾斯塘乡,唐努尔合作社女社长格马尔·土麦提与甜瓜打交道20余年。当年,她不忍看见当地甜瓜大量滞销,赶着毛驴车把瓜拉到外地巴扎销售。

过程异常艰难,一开始,她把瓜放在羊圈旁的木棚下储存,结果牛羊跳出去啃烂了一大堆,亏了一大笔钱;用毛驴车把瓜运送到临县麦盖提时,卖瓜的钱被小偷偷走,她在家哭了一周;有一年,瓜田被雨水泡烂,又让她负债累累……

在巴楚,鲜有农民通过种植库克拜热瓜致富,滞销难题在每年8月蜜瓜集中上市时重复上演。

年,上海援疆干部联合巴楚县政府,打造“西果东送”项目,首次将巴楚甜瓜销往上海。空运时甜瓜遭到野蛮搬运,一多半的甜瓜在路上就已经被摔碎。次年,援疆干部们采用火车运输,把瓜拉到市场,因为没有认知度,只好低价卖了。

年,上海援疆巴楚分指挥部邀请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和喀什维吉达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手做品牌营销,为瓜命名为“巴楚留香瓜”,线上线下大力推广宣传,讲述瓜农种瓜故事,带着瓜农到上海举办展会,扩大留香瓜的品牌影响力,“土瓜”一举成“网红”。

维吉达尼,维吾尔语意为良心,缘起于喀什援疆社工和志愿者团队的一次“良心”行动,几位年轻人被新疆天然农产品和故事深深打动,年开始尝试用电子商务的方式解决农产品滞销的难题。创始人刘敬文在和巴楚瓜农打交道的过程中很快发现,观念的冲突非常严重。

刘敬文曾专门组织了一次“商品瓜”品评会,他挑了10个有各种问题的库克拜热瓜问农民:“你们看,哪个是商品瓜?”

望着有斑点、霉点的瓜,甚至烂瓜,农民们的回答出奇地一致:“都是啊!”

“烂了一半的怎么是商品瓜?”刘敬文困惑不已。

农民拿刀切开,认真地说:“你看,把坏了的部分切掉,其他部分味道还更甜呢!你尝尝!”

对有斑点的瓜,农民更是不理解,“太阳晒就有斑啊,人还有斑呢,何况是瓜?”

刘敬文的电商理论颠覆了农民们的认知:“斑霉点等瑕疵瓜在干燥沙漠地区耐储存,对巴扎贸易来讲没有问题,可是电商平台要求的是商品瓜,每一个都要符合标准,瑕疵瓜根本经不住长途运输,没到地方就彻底坏了!”

农民们似懂非懂地听着。

年5月,维吉达尼和英吾斯塘乡唐努尔区49个农户签订了种植协议,计划从亩地里选吨商品瓜。在当地,很多农民靠银行贷款种地,为了减轻农民负担,维吉达尼按照每亩地元的标准,给合作社和农户预支了14万元定金。

团队的年轻人们,以为从亩瓜地里挑商品瓜应该很容易,没想到现实给了猛烈一击。

蜜瓜成熟季,时任维吉达尼南疆销售专员的阿卜力克木·阿卜来孜第一次来到合作社精心挑选的3亩地里挑瓜,现场围拢了百余农户。个瓜中,阿卜力克木·阿卜来孜最终只挑出了80个符合标准的商品瓜,合作社社长当场冒汗,这意味着,虽然签了订单,但根本选不出吨瓜。

世代以巴扎买卖谋生的农户们很不理解,吐露怨言:“这个公司不是来真心买瓜的!他们根本不懂瓜!”

同一年,在上海召开的订单农业与电商扶贫高峰论坛上,销售商对巴楚留香瓜异常着迷,下了吨的订单。

收瓜季,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和维吉达尼面临的残酷现实是,有大量订单,却没有足够符合标准的瓜。

“为了完成订单,维吉达尼在各乡镇设收购点,最终在0亩地里收购了多吨,通过物流运到内地后,损耗率高达20%。”阿卜力克木·阿卜来孜说,有时甚至一亩地里挑不出一个符合质量要求的商品瓜。

刘敬文说:“在留香瓜的标准化之路上,团队伙伴们身心都在受到煎熬。农户骑着三轮车、赶着毛驴车拉来一车车瓜,很多双期待的眼神看过来,却挑不出几个瓜,我们自己的心也在流血。”

“从巴扎贸易到电商经济,两种经济形式的切换,既有好的地方,也有残酷之处,现在这种新零售电商实际上颠覆了以往传统种植销售方式,建立了一个桥梁,希望能够帮助年轻一代与新经济形态接轨。”

市场倒逼之下,唯有从产地源头抓起,按照商业化标准要求改变种植方式,实施品控管理。参与扶贫的几方决定,用3年时间,在巴楚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跟农户合作,引入设施农业种植1万亩蜜瓜,培训出0位技术农户,让沙漠变蜜洲。

在巴楚县阿瓦提镇古勒买里村,亩连栋大棚建成后,农村淘宝和维吉达尼试验了6个品种,用了6种不同的种植方式。每一天,都有农民好奇地用手指把塑料薄膜戳出各种小洞。那些好奇的青年农民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时隔4年,吾斯曼·努尔再种库克拜热瓜。但这次,他抛弃了传统种植方式,成为巴扎村首批亩双膜小拱棚试验田农户之一,在农业科学专家的耐心指导下,学习膜下种植技术,让瓜提前一个月上市,错开8月蜜瓜成熟高峰期,一棵藤上只结2个瓜,多余的都要摘除。按照大数据分析,城市消费者最喜欢购买2公斤至3公斤重的蜜瓜。

“一开始,我也觉得这样种植太麻烦,但现在我已经尝到了商品瓜的甜头。今年我的10亩瓜地,70%都是商品瓜,每亩收入达到0元左右。”吾斯曼·努尔难掩兴奋,“最大的变化是,我再也不用发愁销路了。”

从传统的巴扎买卖一步跨入现代电商经济形态,市场正在洗礼着巴楚的青年瓜农。

35岁的苏莱曼·肉孜通过种植留香瓜实现了脱贫,年,他还是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上海市援疆干部、巴楚县商经委副主任程畅说:“今年全县留香瓜面积达到了1.3万亩,当地1余户平均每户增收元。”

农村淘宝还与县政府、企业一起组建巴楚青年农民科技服务队,招募年轻农民和农业技术专家一起种瓜,学习技术和田间管理。服务队队长艾孜买提·努尔买买提说:“农场22位工人都是当地农民,其中8人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人年均收入1.6万元以上,已经脱贫。”

巴楚县职业高中毕业的古拉依木·依曼将在青年科技服务队学来的种植技术,传授给父母,让她欣喜的是,今年自家种植的留香瓜个大味甜。

在当地市场,今年土瓜库克拜热收购价已经从4年前的每公斤0.5元,涨到每公斤4元,甚至有商家叫价每公斤6.5元,出现了“抢瓜”和“议价”现象,一个日渐成熟的留香瓜市场正在形成。

对于未来,参与留香瓜运营的各方都有新打算:上海援疆巴楚分指挥部将对留香瓜进行品牌重塑,实现一瓜一码、全程质量追溯;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则在盘算立足长远的未来农场计划,在玻璃温室种植精密控温,利用阿里云技术实现“瓜脸识别”;维吉达尼的考虑是如何让更多年轻人搭上电商列车享受红利;对巴楚县委县政府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增强合力,让8.57万名农民脱贫。

来源:中国青年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暖闻一群青年让沙漠变蜜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