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瓜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一集攻坚的脚步
TUhjnbcbe - 2024/6/6 19:01:00
29:59


  他们扎根脱贫攻坚最前线,带领乡亲们挪穷窝、拔穷根。他们脚下沾泥土,心中有真情,手把手教技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十年,他们努力奋斗,迎来山乡巨变、山河锦绣。


  清晨,阳光照亮中国西陲的帕米尔高原。这里是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故事的发生地。


  塔县县城向西一百多公里外的马尔洋乡皮勒村,第一书记热合曼几乎一夜没睡,因为今天村里有件喜事。


  新疆塔县马尔洋乡皮勒村第一书记热合曼·吾甫尔:今天村里可热闹了,有一个村民要订婚。塔吉克民族呢,这个订婚热闹。


  热合曼不是皮勒村本地人,但却是村里人最信赖的“第一书记”。


  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是党和国家把党员干部派驻到脱贫攻坚最前线,加强基层工作力量的重要举措。热合曼曾在新疆博乐市挂职任科技副市长,年被自治区派驻到皮勒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村民摆脱贫困。


  新疆塔县马尔洋乡皮勒村第一书记热合曼·吾甫尔:当时我压力很大。是从电视里面看到这个村的,我觉得这个村还有这么难的事,所以我年来之前,我是第一个先报名的。


  十一年前,皮勒村因为一个走基层节目被全国人民熟知。那一年电视台跟拍了村里80个孩子艰难的上学路。他们翻山越岭,蹚冰河,攀悬崖,走了四天三夜,到达公里外的学校。


  新疆塔县马尔洋乡皮勒村第一书记热合曼·吾甫尔:这么高的悬崖,那个水那么急呢。我当时一边看着片子,一边是流着泪的。我说我一定要去这个村,申请我怎么样想办法到这个村去。人生这一辈子能做一件完美的事情,也是非常难的。但是把它做成了,也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情。我是带这个信心来的。


  像皮勒村这样条件艰苦的地区,是脱贫攻坚战中的难中之难。第一次进村时,这里的艰苦程度超出了热合曼的想象。


  新疆塔县马尔洋乡皮勒村第一书记热合曼·吾甫尔:让我心凉了一截,为啥呢?第一个是没有水,第二个没有电、没有路、没有信号。老百姓手里没技能,什么都不会,在村里能找一个初中生都是非常难的。那一晚上都睡不着觉,因为要改变实在是太难了。


  到皮勒村不到两个月,因为没有手机信号,热合曼甚至没跟母亲说上最后一句话。


  新疆塔县马尔洋乡皮勒村第一书记热合曼·吾甫尔:是年的3月份,母亲去世了,3月1号去世的,信号都没有,三天了都不知道。别人通过县上的公安派出所,通知到这个村里。回到家里以后,母亲已经安葬了,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村子里落后的基础设施让热书记留下了人生的遗憾,也坚定了他带领村民摆脱贫困的决心。然而,这样一个条件艰难的村庄,究竟该怎么脱贫?


  新疆塔县马尔洋乡皮勒村第一书记热合曼·吾甫尔:传统的老百姓养这个畜牧业呢,就以羊和牦牛为主。这个民族又是特别好客的一个民族,来个亲戚朋友,来个客人,宰一只羊,宰一只羊两千多(元)就没了,本来就是非常贫穷的,他也不考虑这个收入和支出的问题。老乡好客,但是我们得把这个钱省下来啊,所以我们就想办法养鸽子、养鸡、养鹅。


  养鸡、种菜,这在乡村司空见惯的事情,在皮勒村却是开创之举。在没有通路的年代,这里的村民买根葱都要两天时间。年,热合曼想到让大伙儿发展养殖,搞庭院经济,但当时没有人愿意尝试。


  新疆塔县马尔洋乡皮勒村第一书记热合曼·吾甫尔:这个鸡重量可以达到8公斤,你想想一只鸡要是达到8公斤的话,差不多一个小羊的重量,一只鸡四五百块钱。还有我们本地的土鸡,这种鸡应该在城市里非常少了,现在一只土鸡可以卖到(元)或(元)。我们先试养,再鼓励老百姓去养。


  热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带领村民养鸵鸟、养兔子、养鸡、养鹅,在种不出庄稼的地方,用养殖业支撑起村民的收入来源。村里发展庭院经济后,每户年均收入比原来多了元以上。


  热合曼曾经担任过职业技术学院的副院长,深知掌握技能的重要性。“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村民只要掌握了一门手艺就不愁没有收入。他想用自己的一手好厨艺,给村民搞技能培训。


  新疆塔县马尔洋乡皮勒村第一书记热合曼·吾甫尔:今天下午我们学的是新疆拉面,有两步,第一个是先把面下到锅里以后,等面熟了我们再进行第二步,炒菜。好,大家都认认真真地看着,都注意看我这儿。


  可在当时,已经习惯了馕和奶茶的村民,并没有人愿意来参加。热书记又想出个办法,来参加培训的人都管饭,这才让村民有了兴趣。村民们学习的兴趣高了,每户都来一个人跟他学炒菜、拉面、做抓饭。


  厨艺培训不仅丰富了村民的餐桌,像汗尼木这样的优秀学员还在县城的餐厅找到了工作。


  新疆塔县马尔洋乡皮勒村村民汗尼木·都比热:热书记培训我们做饭,我在县城餐馆找到了工作,还认识了男朋友,今年要结婚了。


  今天的订婚礼,热书记带领已经出师的几位学员忙前忙后,准备着宴席。


  今天的宾客中,有一位从喀什远道而来。


  新疆塔县马尔洋乡原乡党委书记郭玉琨:我调到喀什十年没有回来了,刚好前两天接到巴哈古丽的电话邀请我参加她的(订)婚礼,其实我也很想来看看村里的变化,看看当年的孩子们。


  他就是当年视频中,护送孩子,要“把孩子们全部接出来”的郭玉琨书记。


  十多年前正是郭书记和乡政府的同志们,每年冬、夏两次,把孩子们辗转送到县城去上学。


  当年,这个穿着粉色衣服,紧紧跟着郭书记走在上学路上的小姑娘,就是今天喜事的女主角。


  新疆塔县马尔洋乡原乡党委书记郭玉琨:真的想象不到变化这么大,每家每户都是水泥路,你看房子修得多漂亮,以前都是土房子。我就回忆起,满脑子,好像都在昨天一样。


  穿上厨师服,热书记秒变“热大厨”。今天的订婚礼来了位宾客,热合曼一刻也不得闲,他准备的主菜是大盘鸡,这在村里的宴席中是拿得出手的“硬菜”。


  离开十年,郭书记依然记着当年送孩子们上学走的那条悬崖路,大家特地用无人机去看看这条路。


  十年风雨侵蚀,路已被冲毁,在悬崖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印迹。十年前,孩子们的愿望朴素得令人心疼。


  十年间,孩子们的愿望实现了。年,国家修通了砂石路;年,在叶尔羌河上架起了皮勒村大桥;年,新的柏油路修通到村口。当年要走上四天三夜的上学路,如今开车四五个小时就能到达,当年无法走出的大山,如今再不是屏障。


  十年,孩子们长大了,他们走出大山,拥抱更广阔的人生。


  如今,光伏发电机安装成功,村里有了电和水;年网络也通了。到年,皮勒村户村民中过半已经搬迁至县城的安置点。留下的这48户,在家发展养殖和缝纫,加上同时做护路员、护边员等工作,人均年收入由十年前的一两千元,增长到现在的上万元。


  这是皮勒村的十年,这个中国偏远的少数民族村庄已经摆脱深度贫困,迈入小康。


  这是中国的十年,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深入贫困村庄,带着老百姓改变当地的面貌,中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离新疆皮勒村三千多公里的甘肃省古浪县,天刚亮,村民李应川就起了个大早。这段时间,他家大棚里的香瓜已快成熟。半夜里,他都惦记着自己这一棚的收成。


  香瓜是古浪县主要发展的温室大棚种植品种,李应川投入两万块钱,也种了一棚。本想着5月份就丰收了,但这两天,他发现情况有些不妙。


  甘肃省古浪县富民新村村民李应川:得了病了啊,这叶子,你看看。你看这有了白点子了。真的愁死人了。


  病虫害如果继续蔓延,这一大棚香瓜可能颗粒无收。赚不到钱不说,有可能还赔钱。李大爷想起找一个人。


  从种上大棚那天开始,李大爷就没少打他的电话。


  他就是李大爷着急找来的人,县里园艺站来的科技特派员陈立宏。


  甘肃省古浪县园艺站科技特派员陈立宏:我看是白粉病,瓜类作物上得白粉病很正常。


  截至年底,国家先后派出28.98万名科技特派员走进乡村,手把手地教农民技术。


  陈立宏负责指导黄花滩上7个移民村多个大棚的种植。这十里八乡谁家种植遇到问题都找他。


  “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是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职责。为了村民能随时找到他,陈立宏把电话留给每个种棚户。


  甘肃省古浪县园艺站科技特派员陈立宏:就是方便联系。因为他们在棚里栽培瓜,出门就能看到电话号码,联系更方便一些。


  现场教完,再发个
  从李应川家出来,陈立宏马不停蹄,要赶着去邻近的阳光新村。因为邻村又有大棚出问题了。


  一路上,遇到的乡亲都认识陈立宏。九年前,他被派到这七个村当科技特派员,几乎天天出入村里的大棚,为大家指导种植。


  为了方便,陈立宏总骑着这辆二八自行车,一米九的大高个儿,蹬着大二八自行车,是村里人最熟悉的身影。


  九年前,陈立宏被派到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刚进村接触村民,他就有些傻眼。


  他发现,村民们虽然种了大半辈子地,但是完全没有种植大棚的经验。他们都是从古浪县南部的山区搬迁下来的。


  古浪县是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常年少雨、土地沙化,是极度贫瘠的地区。


  这里是李应川过去居住的地方。


  甘肃省古浪县富民新村村民李应川:山上我们那时候主要种的就是小麦、豌豆、洋芋。天要下雨,我们老百姓就有些收入;天要不下雨,纯粹就没收入。再就没什么技术。


  年,李应川所在的村庄,改变的脚步加快了。在决胜脱贫攻坚战中,党和国家开始实行一项重要政策:易地搬迁安置,把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出来,建造新生活的家园。这项政策提出后,在五年的时间里近一千万人搬出了穷山沟,开始了新生活。这是党和国家对贫困人群最有力的托举。


  古浪县实施黄花滩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南部山区11个乡镇6.24万人全部搬迁出来,安置在黄花滩新建的绿洲小城镇和12个移民新村。年,李应川和村里四千多乡亲一起搬进富民新村,开始新生活。


  甘肃省古浪县园艺站科技特派员陈立宏:我们要做到让他们能搬得下,能稳得住,有产业发展,还要能致富。我们的工作就是给他们面对面手把手地教着,让他们怎么去把日光温室种好,怎么想着让他们有一个好的效益。


  就这样,每天找他的人一个接一个,他骑着车,从天亮出发一直忙到晚上,鞋都磨破了好几双。


  甘肃省古浪县园艺站科技特派员陈立宏:一天大概走上四五十个棚,反正就在不停地走着,比较费鞋子。我穿47码的,我脚丫子特别大,每次买鞋的时候都比较难买,都是特大码的别人穿不了,全部让我碰上一次都给它买了。买得多还能便宜些。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富民新村考察时强调,“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如今,村里除了陈立宏所在的园艺站负责指导大棚种植,还有林草局指导枸杞种植,农业农村局指导大棚种植和暖棚养羊,种植养殖齐发展。甚至像火龙果这种曾经只能生长在南方的水果,如今也能生长在北方甘肃的沙漠地区。中国在“十三五”期间对近万贫困人口开展了易地扶贫搬迁,这是人类减贫史上一项规模空前的壮举。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累计28.98万名科技特派员、25.5万个驻村工作队、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近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还有不能忘记的0多名牺牲的同志,他们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在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生根发芽。


  乡村拂晓,山乡巨变。到年,中国12.8万个贫困村出列,个贫困县摘帽,近一亿人摆脱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一集攻坚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