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瓜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老北京文化清末的大茶馆,以及民国时的清茶
TUhjnbcbe - 2023/8/22 22:12:00

过去北京的饮食业,除饭馆外,茶馆亦为其中主要部分。茶馆又分为两个等级,即:大茶馆与二荤铺(茶饭馆)。大茶馆局面广阔,门面自三间到五间不等,后面房屋常是六七进,前设柜台和大灶,中为罩棚,后为过厅(俗称“腰拴”)再后为后堂,两旁侧房的单间,叫作雅座。在柜、灶间有一特殊的设备是“大搬壶”壶高五六尺,直径三尺,以红铜制成,两旁有壶嘴,悬于屋梁之下,中贮沸水,随时取用。无此设备的即不能叫作大茶馆,而归入二荤铺。大茶馆皆有“红炉(即烤糕点用的烤炉)所制点心为月饼、元宵、芙蓉糕、萨其玛等,其酒饭亦备有鸡、鱼等菜,而无鸭席。茶馆中的“炸丸子改刀“、“烂肉面”是脍炙人口的。二荤铺无红炉只有饽蒸食,菜蔬亦只猪八件而已。

北京人嗜花茶,在茶馆泡茶多为香片。同一香片,又有大叶、小叶之分。北京人喜小叶,天津人则喜大叶。茶客棚下坐,用粗磁茶具;在雅座坐,用细磁盖碗。过去北京之有闲阶级,较任何城市为多,故茶馆生意、极为兴隆,遍布内城、外城及近郊。大茶馆如前门外的天全轩、裕顺轩、高明远、东鸿泰,前门里交民巷的东海升,崇文门外的永顺轩,崇文门内的长义轩、五合轩、广泰轩、广汇轩天宝轩,东安门大街的汇丰轩,北新桥的天寿轩,安定门里的广和轩,地安门外的天汇轩,宣武门外三义轩,宣武门内的龙海轩、海丰轩、兴隆轩、天福轩成,阜成门内的天福轩、天德轩,西直门内的新泰轩。

还有,《马思远》本是一出京剧,也被取为一个茶馆的字号,开设在大栅栏不过时代就更早了。这些大茶馆在庚子年以后就慢慢不景气了。而前门外的茶楼,却应运而生为此,大茶馆也就更加萧条,相继歇业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只有地安门外的天汇大院,可以知道那就是天汇轩的原址。至于茶楼,则最早的是前门外宾宴楼的绿香园。继起的有青云阁的玉壶春,第一楼的碧岩轩、畅怀春,集云楼的雅园劝业场的蓬莱春、玉楼春,城内东安市场的东安楼、中兴楼、舫兴楼、裕源堂,地安门外的集贤楼。记得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民国初年)青云阁玉壶春设备最好,点心皆出自福建厨师之手,蒸饺、炒面别具风味,故一般人趋之若鹜,每日客满,座无隙地。

北洋*阀时代,北京市面有了很大变化,此种营业,日就衰落。“七·七”事变之后,茶楼全被摧毁。清茶馆、书茶馆、棋茶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即北京沦陷前后的二十几年间,清末的大茶馆已经衰落,代之而起的是中小型的各类茶馆。可分清茶馆、书茶馆、棋茶馆以及季节性的临时茶棚等。请茶馆二专卖茶水。方桌木凳,清洁非常。小型茶壶、两个茶碗。水沸茶舒,浓香扑鼻。春夏秋三季,茶馆门口高搭天棚。棚架或房檐椽头下,挂有木板招牌,刻写“毛尖”、“雨前”、“雀舌”、“大方”等茶叶名称。招牌下系有红布条穗,迎风飘扬,站在远处一眼便看见。每日晨五时左右即挑火开门营业。顾客多是悠闲老人,如清末遗老、破落户子弟,更多的则是城市贫民和劳苦大众。

这些人由于有起早遛弯儿的习惯,常常手提鸟笼往城外苇塘附近遛鸟。回城后,就到茶馆喝茶休息。这时,他们把养的百灵、*雀、画眉、红靛、蓝靛等名鸟,或挂在棚竿或放在桌上,脱去鸟笼上的布套,顷刻间小鸟即发出仿效喜鹊、山鹊、老鹰、布谷、苇扎了、大雁、家猫等叫声,多时可达十三套叫法,各逞歌喉,引以为乐。诸老人则谈茶经、论鸟道、叙家常、评时事。冬天顾客多在屋内喝茶聊天。清茶馆主人为了招徕主业,在春夏秋三季还举行“串套”活动(即听鸟鸣)。对养有好鸟的知名老人发出请帖,请他于某月某日携鸟光临。请帖很讲究,花笺红封,浓墨端字。

同时还在街头巷尾,张贴*条。届时养鸟的老少人士都慕“鸣”而来,门庭若市。这样,茶馆不但生意兴隆,利市百倍,而且因此名噪九城。如崇外大街路西万乐园,曾多次举行这种活动。中午以后,清茶馆就换了一类顾客。有拉房纤的房屋牙行,以此间作为交换租赁、买卖、典押房屋消息的聚会之所有收买旧货走街串巷的打鼓小贩,一面一面在同行间互通信息。还有放高利贷的,经过介绍在茶馆那几借钱给劳动人民,从中盘剥。如过去和平门外南新华街的天和轩,就属此类型。茶馆上午接待饮茶的客人,下午和晚上则约请说评书、唱鼓词的艺人来说唱。茶客们边听书、边喝茶,以消磨时间。

这里面有失意的官僚,有在职的*客、职员以及商店经理、账房先生、纳福老人和劳苦大众。下午的评书有著名演员刘继业的《济公传》王杰魁的《包公案》、连阔如的《东西汉》赵英颇的《聊斋》等;晚上鼓词有《前后七国》《三下南唐》等。顾客除付茶资外,每说完或唱完一段书后,随意给一二文钱。说唱收人的分配方法,事先由茶馆主人和说唱艺人协商订约。上座多少当然以艺人的名声,艺术技巧与说唱内容能否叫座而定,但说唱艺人的收入一般是仅能温饱而已。如天桥的二友轩,花市的三友轩、青山居、万乐园等,皆属此类型。在书茶馆类型中,应当重点提出的是天桥三角市场外的二友轩。

二友轩早晨不卖清茶,下午一二时开始说书,连续说到夜十一时。它虽经营茶水,但主要是接待顾客听书,以听单段大鼓为主。演员全部是坤角(女演员),轮流演唱小段。曲目中,京韵大鼓有《大西厢》《宁武关》《《长坂坡》等。梅花大鼓曲目大部以《红楼梦》为题材。如《探晴雯》《黛玉赞稿》《黛玉葬花红楼二尤》,还有《红梅阁》《老妈上京等。在二十年代还有北板大鼓、唐山大鼓。当时大鼓通称小口大鼓和大口大鼓(或木极大鼓和铁片大鼓、梨花片大鼓、铜片大鼓)茶座设备比较考究,有藤、木方桌椅。顾客边喝茶、边听大鼓。室内还有小贩到桌前卖五香瓜子、干咸瓜子、甘草瓜子、白瓜子、五香咸栗子、煮小花生、焖蚕豆、冰糖芦等小食品。堂倌在台下请顾客点唱,手持一把纸折扇,两面书写鼓词曲目。

茶客指定某演员唱一曲目,要另付给演员一些钱,多少不等过去曲艺界有句术语叫“戳活儿”,就是指茶客捧女角的一种形式。年轻的女演员“挂”上了捧角的客人之后,有的客人还赠送演员缎绣围桌、锦旗或横额,上款绣“某某女士(或艺名)惠存”,下款绣“嗜曲者某某赠”,也还有在中间绣上“色艺双绝”或“玉润珠圆”等字样的。这样就表示这位年轻的女演员已经有人捧了,也是将要唱红的预兆。当然,捧角的不一定都看在女演员的艺上,有些人捧角、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过去北京一些大鼓名演员,在学艺后实习演出于二友轩,以后渐转向名茶园,如东安市场新中国茶社、王府井凤凰厅、西单商场的茗园茶社和上海游艺杜等。茶馆在过去的天桥市场一带,顾客以劳动市民和无业者为多。

茶馆设备简陋,有用圆木方木数根半埋地下,或用砖砌成砖垛,然后铺上长条木板,画成十几个粗细不匀的棋盘格,两旁放长板凳。这种长条棋案共设有十余张,每日下午聚集的茶客不下数十人。茶客在此聚精会神地对弈,可以暂时忘却生活的痛苦茶不付租棋费。这样的茶馆,由于业务单纯生意并不好。此外还有季节性的茶棚,除厂甸蟠桃宫等定期庙会外,以什刹海最为名。自立夏至秋分前后,沿北岸形成一条茶棚长廊。茶棚半在水中,半在岸上。每当夕阳西下,清风徐来,水面绿叶红荷,迎风点首。坐在小西湖茶室北侧的茶客,伸手可触莲花,举杯茗时,花香茶香浑为一体,水上岸上不辨东西。这些茶棚后来日渐发展,由临时转为固定,并迁入游人众多的园林中,如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太平花、上林春、集士林北海公园的双虹榭、道宁斋、漪澜堂,太庙的后河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北京文化清末的大茶馆,以及民国时的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