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论是文学上的成长,还是生活上的帮助,鲁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http://www.csxsl.com/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它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朝花夕拾》

回忆十篇中的许多篇目在记忆中是搬上课堂讲过的,但时间略微有些久远,那时候也不懂得鲁迅,也最头疼鲁迅,总是说一些听不懂的话。当然现在也不能说全懂,只能算是略知一二,略有一二感悟。看完《呐喊》、《彷徨》后再来读一读回忆性散文觉得鲁迅小时候挺可爱,当然长大后有牙疼病还喜欢吃甜食也是有意思。

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在我看来,鲁迅先生便属于前一种,童年时是无忧无虑小少爷,可惜的是后来家道中落,生活的时代也不安宁。

小说中的故事往往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小说《故乡》中鲁迅先生塑造了闰土这一形象,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提到了闰土父亲,所以我想小说中的少年闰土更多的是写实,有这么一位小伙伴在鲁迅先生的童年里真好。

鲁迅先生对于中国人的批判是希望这个国家向好的,在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时期,他的文字给了国人以自强不息的力量。同样,在百年后的今天,鲁迅先生的文字一样能够给我们以启发,或许是因为社会还没达到先生梦想的社会吧。鲁迅如果不战斗,杂文散文的文笔也是非常好的。我很喜欢其中一段: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它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但鲁迅生来就是战斗的,撕开伤疤给你看,让你知道勇士是如何直面鲜血淋漓,而什么又是在沉默中爆发。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于是以笔做手术刀,真正的刀笔吏。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先生作为一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无时无刻不在剖析着社会,痛斥着*府的不作为,努力地唤醒着沉睡的民族。

鲁迅先生的一生处在中华民族最黑暗最艰难的日子,他持一把炬火,立一面旗帜,为让中华民族挺起脊梁,脱离愚昧而奋斗。鲁迅先生当年提出的问题,一部分解决了,一部分仍然存在,我们在一边缅怀他时,也应该接过他手中的火把,奋勇前进。

有幸成为一个食万卷书而不乏其身的有血性良知的中国人,不可不读鲁迅先生的书,而且要多读,这样骨子里就是正的,走到哪都会理直气壮,把最正统文化气息带到那。鲁迅先生的散文或者杂文无不透着时下一股正气之风,一方面他是主流的,另一方面它也是新潮的,叫你从你自身看向他,时刻提醒自己什么是为人之道,什么是在他犀利点评之后我该跟随的思想主张。

在以前吧,课文里面鲁迅的文章真不爱看,一来看不懂其中深意,二来课文里的文章挑选的那些也并非最有深意的几篇,而且还是删减了内容。

那会儿做语文题很反感,因为用的是老师教的格式化来答题,答对是答对了,可你如果问我到底读懂了没有?谁知道呢,只懂得了浮在其表面的那一层,例如:这里用到了比喻,有什么什么作用……诸如此类。

等到了今天,已入弱冠之龄,偶然间翻开了朝花夕拾,才发现年龄的增长使我能晓得鲁迅先生所说的一些深意。书中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还有阿长与山海经等等,都令我回忆起以前的课本,不过不同的是,这会可不是删减版了。

书中的“面子”、“爬和撞”、“打落水狗”、“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都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虽仍未完全读懂,但比以往能晓得的太多了。

这是一本值得收藏起来慢慢品读的书。当我迷茫时,焦虑时,心情难以平复时,读一读它,总能从中得以慰藉。

人生种种,众生芸芸。我们有时会在这大芊世界中,迷失自我,忘了初心,但是先生之言,可让我们在俗世中暂时忘却烦恼,也会在先生的字眼里,重学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之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