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第一个万元户叫黄新文,那么泸州第一个 [复制链接]

1#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第一个万元户叫*新文,那么泸州呢?

万元户这个词,今天恐怕很少人说了,不是八零后及以前的人的话,对它比较陌生。可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万元户,比今天百万还要让人震惊。

年改革春风吹起来,我们国家变革开始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谁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谁就可能得到实惠。但是沿海地区先行一步,内陆这些城市也并没有因此落后,只是转换思想可不容易。

在下岗潮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八零后的父辈多数是知青返城或者是部队退伍转业,少部分参加高考进了大学,那个时候,高中生还很吃香。所以回城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份工作,不管是事业、企业,大家还是有铁饭碗的心态,不是每一个人都敢于挑战和冒险。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参照物和对比性,谁也不知道一个猛子扎下去,结果会是什么。下海虽然很时髦,但是也怕淹死。

当然,总有人能成为第一个。泸州个体户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他们诞生的地方主要在回龙湾、转角店、街心花园这些批发市场开始,当然还有水井沟和朱子街。除此之外,因为*策刚刚开放,很多人拿捏不准,有些东西还不明确,很多灰色行业也比较乱。比如烟酒之类,专营的同时,还有人从其他地方拿,后来严格控制,必须专出,那时候信息闭塞,吃差价大,还是有人铤而走险,不过,最终还是脚踏实地好一些。

泸州富起来的,除开拆迁那种,做建筑、做白酒的不少,但是最初最妥帖的还是做餐饮。当然这里面有一个人,曾经风靡一时,他虽然不是餐饮,却因为一颗颗小小的瓜子,成为了泸州万元户,他就是瓦窑坝刘瓜子食品厂生产的“刘瓜子”牌五香瓜子及巧克力瓜子和奶油瓜子。

沽酒客对刘瓜子的印象有点模糊了,但是依稀记得小时候姨妈去进货拿到公园卖,晚上还用那种锯子蜡烛烧热了来封塑。这恐怕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封袋子的方式了。

因为据说在刘瓜子之前,泸州瓜子没有那么多丰富的口味,我个人表示怀疑。因为我查一些资料,民国时期也有五香奶油瓜子啊。但是不排除因为当年很长一段时间不允许私人做生意,逢年过节又多数是计划供给时代,虽然糖果花生瓜子估计会有,但是吃不尽兴啊。

等到改革开放后,大家试着下水,摸着石头过河,看着没有问题了,也就突然爆发了消费热潮,再加上口味多元,很多人没有吃过,没有参照和对比,而且相信也比较良心,所以当年他一下子火了,也就说所谓万元户诞生。

但是有人跟沽酒客说,泸州第一个万元户并不是刘瓜子,而是一位专门走街串巷卖针线和扣子之类生活用品的,不过那个老兄后头被查处,说是投机倒把。因为在开放初期,好多*策不明朗,就有些倒左不右的事情出来。

不过到底是谁,今天很难考证了。但是沽酒客个人觉得不一定是城里人,百分之八十有可能是农民朋友,因为当年只有他们思想包袱最少,也没有铁饭碗的顾虑,与其在家里,不如出来闯一下。而且农民朋友进城虽然那个时候大部分是出卖苦力,也有一部分敢于成为个体户的,很了不起。

为什么今天成为历史概念的万元户,当然被很多人津津乐道呢?首先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1万元可以买到很多的东西了。那时候米价0.14元,肉价0.95元,走亲戚送礼2元左右,压岁钱0.1——0.2元,1万元可以买很多东西了。并且那个年代存款有元的就比较少了。大家的工资一般是每个月28元左右。家庭收入在0元以上的,称之为万元户。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百元钞,五十元也没有,万元户都是十元钞累积起来,甚至圆角分都有。

那个时候说笑人点,就是明星也没有多少钱,后来走穴一场下来能挣几十或者上百,亿万富姐刘晓庆当时都找不到北的傻乐,何况你我普通老百姓呢?

可惜当年并不是万元户家庭,今天你哪怕有几十万上百万也没什么好稀奇炫耀的,但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何况即便如此,今天也不是随便人人都有几百万甚至几十万的。很多人为了一套房还在月月按揭,甚至凑首付呢。所以时代在进步,你跟不上,那还是,只有这样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