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安静的春天之后采摘的人终于来了 [复制链接]

1#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摄影王颖)4月28日,北京平谷区大兴庄镇大兴庄村,连绵的温室大棚坐落在村外的田地中,大棚中的樱桃树上,鲜红的樱桃挂满了枝头。这里是北京樱桃成熟最早的地方之一,每年4月中旬,这里的大棚樱桃、油桃就开始成熟,供人们采摘。但今年的樱桃采摘季,却显得有些安静,没了往来不息的车辆和人潮。不过,这个五一假期,错过了整个春天之后的京郊果农和菜农,终于等到了采摘的人,尽管还是比往年少,但绵延的大棚里,至少有了采摘人的身影。

大棚里终于迎来了采摘人。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路边的水果摊

平谷多山,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三分之二是山区和半山区,仅有中南部小部分是冲积平原,大兴庄镇就处在这片山区中的小平原上。相对山区,这里的气候更温暖一点儿,大棚水果成熟的也更早一点儿。

4月28日中午,大兴庄镇大兴庄村外的大棚区,薛桂华夫妻坐在田间道路的路边,面前摆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几个小塑料盆,盆里是装好的樱桃和油桃。

薛桂华有两棚樱桃,多棵树,她是大兴庄最早种大棚樱桃的人之一,也是一年中最早开启水果采摘的人之一。她告诉记者,价格好的时候,最早成熟的一批樱桃,采摘价格可以达到元每斤。

“这多棵树,可以采摘一个月左右”,在樱桃大棚里,薛桂华指着她的樱桃树对记者说。和露地上的树不同,大棚里的樱桃树是斜着长的,它们的主干从小就被绳子拉斜。这样的树,不会长得太高,可以尽可能地节省空间。

即便如此,温室大棚也加高过一次,记者看到,温室大棚的后墙明显地分为上下两段,下段是土坯,上段是砖墙。“以前我们主要种菜,不需要那么高,后来改种树了,高度不够了,就又加高了一段”。

可以看出大棚加高过一次。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薛桂华还有两棚油桃、两棚草莓,油桃也已经成熟,和樱桃几乎同期。

记者看到,大棚里的油桃和露地桃树的差异同样很大,几乎没有树冠,一根笔直的树干上,长满了短短的树枝,树枝上挂满了*的、红的油桃。

树枝上已经挂满了油桃。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一张冻害清单

相比露地樱桃,大棚里的樱桃产量不高,尽管价格很高,但总体收入没有想象的那么多,薛桂华告诉记者,去年是价格最好的一年,她的多棵樱桃树,总共收入14万。

因为疫情的关系,今年的情况显然要差了不少,“我们估算了一下,两棚樱桃今年的收入,能到8万就不错了”,薛桂华说。已经过了采摘季的草莓同样如此,收入不到去年的一半,“主要是采摘的人太少了”。

每年京郊的采摘,在春节前后就已经开始了,最初是大棚草莓,然后是大棚樱桃、香瓜、西瓜、桃、杏等,然后是露地的水果蔬菜,一直延续到入冬的苹果。

大棚樱桃。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薛桂华的草莓和水果,整个上半年都可供人们采摘,但今年的情况显然不乐观。疫情缓解、警戒等级下调之后,每天来采摘的人,也不足往年的一半。“你看这路上,往年车来人往,今年半天也看不到个人”,她说。

大棚水果价低难销,但至少还能保证产量,即便只有往年一般的价格,也能保证他们不会赔本。相对大棚水果,露地上的水果可能更麻烦。

就在4月下旬,北京遭遇大风降温,京郊许多农作物都因此受损,这可能直接影响京郊农民今年的收入。

就在路边的水果摊后面,薛桂华的丈夫罗相全坐在另一张桌子前,正在记录着村里各家露地水果的受灾情况。

这张表上显示,受灾程度最高的品种,达到70%左右,最低的也在20%左右。“冻害发生的时候,很多品种的果树正在花期,或者刚刚坐果,温度一降,开花的可能不坐果了,坐果的也可能脱落,那些没脱落的,也有可能冻坏,很难长成了”,他说。

有虫子的蔬菜

“今年确实比较难”,同是大兴庄村村民的杨*对记者说。

杨*不种果树,他的大棚里种的是各种各样的蔬菜,菜花、圆白菜、西红柿、*瓜、豆角等。

杨*大棚里种了各种蔬菜。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杨*告诉记者,他有20多个大棚,分别在两个地方,参加了两个合作社,他的大棚蔬菜,也主要通过采摘的方式销售,“往年这个时候,每天都有很多人来采摘,忙不过来。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来十个大巴的人,但今年,这路上哪儿有车?”他说。

采摘的人少,但菜不等人,杨*每天都会给市区各个市场、超市、菜店送菜,而在以往,则是菜店、超市的人来地头拉,“以前我们不太愿意卖给蔬菜店和超市的人,因为价格低。但今年,想卖他们也不来”,杨*说,“其实我们也不敢让他们来,市区流动人口多,感染的几率更大,与其让他们来,还不如我送过去”。

杨*的大棚边上,同样也摆着一个小小的蔬菜摊位,上面放着几颗已经有些发蔫的生菜、菜花等,气温很高,放在外面的蔬菜很快会脱水。杨*表示,这些摆出来的只是样品,真买菜的人,要么自己去棚里采摘,要么他们摘好了再卖。

和超市、菜店的蔬菜比,杨*的大棚菜很便宜,大部分品种的价格都在3元至4元之间。但也有特别贵的,杨*告诉记者,最贵的是一种西红柿,每斤30元。

“这种西红柿是特殊的品种,就是那种小时候味道的,而且完全是绿色种植,不用化肥和农药,因此产量很低,一般西红柿亩产在万斤以上,这种只有斤左右,所以价格比较高”。

在记者探访的时候,也遇到了几位来买菜的人,杨*会向每一个人解释,他的蔬菜,全部都是绿色食品,不用化肥农药。

因为是绿色种植,所以有时候菜上难免会发现虫子,这会让买菜的人却步,也让杨*无奈,“其实虫子都是挑好的吃,有虫子的才是最好的,而且有虫子,意味着没有农药。”他说。

被拒绝的大巴

五一假期,在错过了整个春天的采摘之后,大兴庄村终于等到了来采摘的人们,草莓早已经过季,大棚里的樱桃也到了扫尾的时节,但油桃采摘正在旺季。

难得的五天长假前,应急响应级别下调,更多的人开始走出家门,来到郊外,享受迟来的休闲。薛桂华的大棚里,每天都能卖出数百斤油桃,杨*整天忙的没工夫吃饭。

杨*在大棚里挑菜。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不过,采摘的人,仍不如往年那么多,5月4日,记者再次联系杨*,他告诉记者,假期中来采摘的人确实多了不少,但总体人数不算多,20多个大棚的蔬菜,还有一部分要靠他往各个销售点送,“现在主要是三个渠道,采摘、电商,还有一部分则送到各个菜店”。

往年川流不息的大巴,五一期间也终究还是没来,不是大巴不来,而是杨*不让来。他告诉记者,大巴一般都是旅游公司组织的,五一前也有熟悉的旅游公司和他联系,但他拒绝了,“虽然疫情缓解了,但还没解除,人太多的话,很难保证不出问题,所以就拒绝了。我们辛苦一点儿,少卖一点儿没问题,保证安全是最重要的。”他说。

其实在假期之前,就有人联系过杨*,甚至希望杨*安排游客吃饭,但他当时就拒绝了,“我们卖菜的,当然希望大家都来买,但在这个时期,还是小心一点儿好。”他说。

新京报记者周怀宗摄影王颖

编辑张树婧校对李世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