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甜瓜追梦人
——专访包头市食品药品产业协会会员、包头市广恒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旺荣
西瓜、香瓜、蜜瓜能挣钱,这要搁在以前,包头市九原区哈业胡同镇李广恒村(新胜村的自然村)的村民们觉得那是天方夜谭。“瓜虽好吃,可运不出去,不好卖,村民就只能每家每年种2到3亩,自己吃,再用小四轮拉着到周边市区卖一部分。”这种窘境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是李广恒村村民的常态,也一度让很多农民放弃了种瓜。而短短10年间,几组数据却刷新了人们对这个小村庄的认知:李广恒村种瓜的村民数量由10年前的5%增加到如今的85%;香瓜由原来的一年种一茬,上市期仅半个月发展到如今一年种5茬,上市期达半年之久;香瓜产量由10年前的每年30万公斤增加到万公斤,产值由每年60多万元增加到多万元;农民收益由户均2万元增加到户均11万元;新胜村也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一跃成为年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而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一位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企业家——包头市广恒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旺荣。
一
情系村心有梦做返乡创业追梦人
九原区哈业胡同镇李广恒村,地处九原区最西端,和巴彦淖尔市黑柳子乡打交界。这里的香瓜、西瓜和黑柳子乡的一样,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即使有这么好的瓜,可在20多年前,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村民基本“靠天吃饭”,农产品产量很低,加上村里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即便遇上丰收年,东西也不好运出去,村里人都过着刚刚能解决温饱的日子。
“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家人生活得更好,就想出去闯一闯。”这在当时,是不少村里人的选择。李旺荣也和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走出村子,开始在外闯荡生活。“在外地打过工,开过饭馆,很辛苦,但收入不多。在家乡能过上好日子,谁愿意背井离乡啊!”回忆起过去,李旺荣一脸凝重。
在外打工期间,李旺荣时刻惦记着家乡李广恒村的发展。这里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适合蔬菜瓜果积累养分、糖分。每年7、8月份,正是香瓜、西瓜、番茄等农产品成熟的季节,但因为没有经销商,再加上交通不便利,瓜运不出去,“有瓜无名”的窘况让村民不敢大面积种瓜,因此根本谈不上挣钱。
想着家乡的瓜果品质那么好,却苦于卖不出去。已经积攒有一定经营思维的李旺荣就想,能不能搭建一个平台,方便家乡父老跟经销商交易,这样就不愁种出来的瓜卖不出去了。恰巧当时正值全国开始培育农村经纪人。年,借着这样的东风,李旺荣决定返乡创业,做一名农村经纪人,成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做农村经纪人之初,几个跟头险些断了李旺荣的创业路。有的农户将香瓜以次充好卖给经销商,导致经销商亏损,几乎失去了和经销商的合作机会;由于不懂市场规律,近千亩番茄烂在地里,农户一度对他失去信任……连栽几年跟头,但是李旺荣没有退却,反倒激起了他的斗志。原来,要做一个合格的经纪人没那么简单,不仅自己要懂市场、懂管理,还要帮助农民科学化、规范化种田。
于是,李旺荣开始加强对农户的教育,不断提升他们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严把产品质量关,一旦发现以次充好的一律不予收购;学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