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92721.html中国文学里最早的《战争与和平》——《诗经·豳风·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埽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燿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国风·豳风·东山
《东山》的诗旨,大概是《国风》一百六十首,最少争议的一首,《毛诗序》说:“周公东征也。周公东征,三年而归。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意思是,周公东征三年,得胜而归,慰劳将士,而作《东山》。是随*东征的周大夫作。也有说是周公作。
1.“我”:诗言开头的“我”字,在整个中国的文学史里最为独特,它触及到了诗意细微的内在,仿佛走在路上唯一的一个人,在天地之间直抒胸臆。同时这个“我”字又把诗意延伸扩展到每个人,天地之变和一颗心灵的独一无二发生共鸣,让内在的生命感受展现出无垠博大的尊严,烘托出生命多态丰饶的壮美。春秋以后,“我”的个人意志和情丝生发中生成的生命的独立意志,在中国的历史中,便不断被伦理、道德和*治的绳索约束、捆绑,在日渐窒息中艰难图存,忧思生哀。
2.徂(cú):往,到。
3.东山:东方之山,周朝所言东方,指的是今天山东泰山以南直到海滨的地域。严粲①《诗辑》:“三监在周之东,周公自西徂东以征之,*屯必依山为固,故以东山言之。”东山又指周公东征之地。《孟子》:“孔子登东山而小鲁。”此处东山具体指今山东平邑县之东的龟蒙山(为山东第二高峰),也可能周公东征主要驻扎在奄国东山之下。
4.慆(tāo)慆:《毛传》:“言久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慆与滔同,滔、悠古同声通用。悠悠,久也。”《论语》:“滔滔者天下皆是也。”《楚辞·七谏》:“年滔滔而日远兮。”魏文帝诗:“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
5.零:落也。濛:意同溟,昏暗、潮湿之意。濛濛雨,指微雨、小雨。范处义②《诗补传》曰:“东山指地,慆慆言其久,自东喜其还,零雨记其时,故每章皆言之。”严粲曰:“别家于久住之处,犹或相忘。至于归心已动,行而未至,则思念之情最切,故序其在途之情以慰劳之。”
6.我东曰归,我心西悲:郑笺:“我在东山常曰归也,我心则念西而悲。”戴君恩《读风臆评》:“忽然转入西悲,情境无穷矣。”陈继揆《读风臆补》:“东归西悲,喜心翻到极,鸣咽泪沾巾。”
7.裳衣:《诗集传》:“平居之服也。”何焯③:“‘制彼裳衣’,*容不入国,故归者别制裳衣。”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盖制其归途所服之衣,非谓兵服。”
8.勿士行枚:士通事。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喜今之不事战陈。”行,阵列。枚:衔枚。《诗集传》,“如箸,衔之,有繣结项中,以止语也。”古代行*,马口中衔小节竹棍,竹棍用绳子绑在马脖子上,以控制马不出声。衔枚而行,是一种战争姿态。现在没有战事,踏上归途,展现了*士身心自由放松的情状。
9.蜎(yuān)蜎:幼虫蜷曲、蠕动的样子。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毛传》:蜎蜎,躅貌,桑虫也。”《郑笺》:“躅蜎蜎然特行。”《字林》:“蜎,虫儿也,动也。或作蠉。人之独行曰蠉蠉,虫子独行曰蜎蜎。故诗以兴人之独宿。”蠋(zhú):虫似蜀。蜀从虫,躅为蜀之俗字。《说文解字》:“蜀,葵中虫也。”罗愿《尔雅翼》:“躅虽虫类,而不食桑。”葵生长的地方,亦是桑野之地。
10.烝(zhēng):“《毛传》:烝同窴。”《郑笺》:“久在桑野,有似劳苦者。古者声窴、填同也。”马瑞辰按,“古文甑同烝,甑与曾之音通借。”烝应是曾之借字。曾,乃也。为语气词。和后文“敦”呼应。
11.敦:《诗集传》:“独处不移之貌。”此处为起兴之词。心中三年东征经历的一个个夜宿车轮之下的凄苦和苍凉,被凄然的咏叹和心潮的起伏一一唤起。
12.果臝(luǒ):《尔雅》:“果臝,栝楼也。”郭璞注:“今齐人呼之为天瓜。”清朝徐鼎《毛诗名物图说》中记录甚详:“栝楼似瓜,叶形两两相值,蔓生,青黑色,六月华,七月实,如瓜瓣,是也圆经,所在有之。三四月生苗,引藤蔓叶,作义有细毛,七月开花,浅*色,结实在花下,大如拳,生青,九月熟,赤*色,有正圆者,有锐而长者,根名白药。”许慎《说文解字》:“木上曰果,地下曰臝。盖此草蔓生,附木,故得兼名。其根做粉,色白如雪,俗名天花粉,方药中恒用之。”栝楼根中含有“天花粉蛋白”和多种氨基酸,天花粉可制作烧饼、煎饼,还可制作面条,味道甘美。中医中用天花粉蛋白制作针剂,用做妊娠引产和治疗恶性葡萄胎等。果实和种子有润肺化痰和滑肠功效。嫩果可制酱或腌藏,种子榨油,旧时用来点灯。臝,裸的异体字。
13.施(yì):蔓延。宇:屋檐。泛指房屋、空间。“果臝之实,亦施于宇”,指一串串栝楼果实攀援悬挂在屋檐下,野藤覆瓦,蔓茎侵窗,无人老屋,一片荒凉。明朝钟惺评此句:“无端入此一句,奇甚。”以言外之意,将时空扩展为无垠,乡愁、思念攀升到无限。看似脑海里一闪而过的念头,便有了旷古回音的神奇。
14.伊威:一名委黍,又名鼠妇,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在壁根下瓮底土中生,似白鱼。”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本草纲目》谓之地鳖,《名医别录》谓之土鳖。”《图经本草》:“鼠妇,一名负蟠,多在下湿处及土坎中,常惹着鼠背,故名鼠负,误做妇,所谓湿生虫也。多足,其色如蚓,背有横纹。”
15.蟏蛸(xiāoshāo):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蟏蛸,名长踦,小如蜘蛛而足长,喜结网当户。人触之则伸前后足,如草,使人不疑为虫,顾名长踦。又名喜子,一名长脚,荆州河内人谓之喜母,此虫来,著人衣,当有亲客至,有喜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今有一种,生极细,约仅分许,而足长四五分,古称蟏蛸,又称喜子。”今俗称的长腿蜘蛛、喜蛛。
16.町畽(tǐngtuǎn):有禽兽践踏痕迹的空地。《说文解字》:“田践处曰町。”《释文》:“畽,本又作疃(音屯,指村庄)。”《埤雅》言:“言町畦林疃之中也。”紧靠山林的荒地和屋舍,常有鸟兽鹿迹盘亘。故言鹿场。
17.熠(yì)燿:《毛传》:“燐也。燐,萤火也。”燐同磷。《说文结子》:“熠,盛光。燿,照也。”指明灭不定,闪闪发光之貌。崔豹《古今注》:“萤火,一名熠燿,一名燐。”宵行:磷火变化的样子。宵,夜晚。行,流动。晋朝张华《励志诗》中有诗“熠熠宵流”。以上六句,清胡璧成评“凄凉景况,极写愁鬱(郁之繁体)”,正与诗意结尾的“怀”字对应。
18.不可畏也,伊可怀也:牛运震《诗志》:“不可畏,正言其可畏。”意义一反一正,自问自答,便令通节神情跳舞。一个怀字,其中隐含的等待与叹息,又让真情锐显。久别的苍凉和即将相见的欣悦,在心中一时交集。真可谓五味杂陈。
19.鹳:水鸟,形似鹤。陆玑疏:“似鹤而大,长颈,赤喙,白身,黑尾翅。”《图经本草》记录更为详细:“头无丹,项无鸟带,身似鹤,不善唳,但以喙相击而鸣,亦有两种:白鹳、乌鹳。”不管白鹳还是乌鹳,都为体态优美的大型涉禽,东方白鹳今天已经非常稀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此美丽的大鸟,周朝应该普遍常见。垤(dié):土之高处。流沙河释:“白蚁巢塚。”《孟子》曰:“秦山之于高垤。”指土丘。鹳鸟鸣于高岗,与后句“妇叹于室”相关对照,更显出相思的深沉旷远。
20.洒扫穹窒:《毛传》:穹,穷也,孔隙也;窒,塞也。《七月》中有“穹窒熏鼠”一说。此处穹窒代指普通人家的屋舍。元刘瑾《诗经通释》:“将阴雨,则穴处者先知,故蚁出垤。而鹳就食之,遂鸣于其上也。《诗考》曰:‘巢处知风,穴处知雨。故长鸣而喜也。’行者之妻亦思其夫之劳苦,而叹息于家。于是洒扫穹窒,以待其归。而其夫之行忽已至亦。”
21.聿(yù):语气词,含将要之意。杨桢庵云:一个“聿”字从天而降。“我征聿至”承接上句,丈夫的归心似箭,妻子的殷切期待,同时透过诗意流淌出来。虚词唤情,中间忽夹入“有敦瓜苦,烝在栗薪”的实景,情动附物变,诗意更化神。
22.有敦瓜苦:瓜,中国瓜类栽培悠久,种类繁多,果实形状、色泽、大小和味道因品种而异,但大多是汉朝域外相通后从国外引种,汉以前文献中提到的瓜,基本指甜瓜。毛传:“剥瓜为菹也。”曲礼载:“为天子削瓜者,幅之巾以絺。”李时珍《本草纲目》:“削瓜及瓜祭,皆指果瓜也。”果瓜即甜瓜,又叫香瓜、甘瓜。清多隆阿《毛诗多识》卷七:“古无他瓜,诗中言瓜,则为甜瓜。甜瓜生则味苦,熟则香甘。试以全诗衡之,桑有蠋,臝有实,周公东归正在夏月,瓜未尽熟,自是目前景物。”中国浙江吴山钱山漾有出土四千年前的甜瓜子。甜瓜主要生食,晾晒还可制成瓜干,腌渍则为菹。祭祀活动,甜瓜还是重要的祭献果品。甜瓜子在马王堆女尸胃中有发现,《齐民要术》称甜瓜为小瓜,以与冬瓜(又称大瓜)相区别。后世所称苦瓜,《诗经》时代未有,到明朝郑和下西洋,苦瓜才引入中国。
敦,团身。几个味苦的生瓜蛋蛋悬挂在家门口的栗薪之上。分离之伤,以瓜之苦,正喻人心之苦。但这苦中又有即将重逢的甜的安慰。世间人,分离为苦,相聚为甜,苦中思念为甜,甜中孤独为苦。此苦甜悲喜澎湃于胸,心潮自然涌起“自我不见,于今三年”的叹息,诗意茫然间,恍若隔世。
23.仓庚:鸟名,《毛传》:“离*。”《方言》:“*鹂。”仓庚在《诗经》里出现了3次。*鹂又名*鸟、*莺。*雀又名*鸟,*鸟在《诗经》里出现了5次,仓庚和*鸟是否都指*鹂尚存争议。历代学者多数认为,仓庚指*鹂,*鸟指*雀。六朝之后,诗词中的*鸟才指*鹂。《诗经》中《七月》和《东山》的仓庚,代指古代婚嫁之候,是婚姻的象征。在《小雅·出车》里,仓庚是物候变化的标志,为春天的象征。明代,仓庚是八品文官朝服上的图案,喻指为官需具不妒之德。
24.皇驳:《毛传》:“*白曰皇,骝白曰驳。”《说文》:“骝,赤马黑髦尾也。”指战士凯旋,亲人、爱人上前牵马欢欣相迎的情景。
25.亲:此指女方母亲。结缡(lí):《毛传》:“缡,妇人之袆也。母戒女,施衿结帨。九十其仪,言多仪也。”衿,衣带也。帨,佩巾。马释按:“《方言》:江淮之间谓之袆。《说文》:袆,蔽膝。围在衣服前面能遮盖膝盖的大巾。男人之蔽膝称为襜,妇人之蔽膝称为缡。”按《礼记·内则》“女子设帨于门右”,为女儿初生之日事。《礼记·士昏礼》“母施衿结帨,曰:敬之勉之,夙夜无违宫事”,即“亲结其缡”之际。依流沙河《诗经现场》:“女子在新婚前夕,母亲给她佩戴蔽膝,提醒她嫁人后要守贞操。”
26.九十:言礼仪之多。读《礼记·士昏礼》:“九其仪,十其仪。”可知礼仪之多。此两句,说东征之归士未有家室的,正借着凯旋,及时结了美好姻缘。
27.其:语气词,看似无义,于诗却深含韵律与节奏的起承转合。新:指新妇。孔:很。嘉:善、美之貌。旧:老。三年之后,归来的*人在路上想象其妻现在是否变老,不知摸样如何?钱钟书《管锥篇》解读“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二句写征人心口自语:‘当年新婚,爱好甚挚,久睽言旋,不识旧情未变否?’乃虑其妇阔别爱移,身疏而心亦遐,不复敦夙好,正所谓‘近乡情更怯’耳。”三年分别的重聚之情,尽藏于“如之何”三字里,不说又已说,不尽而已尽。陈继揆《读风臆补》曰:“结局惟汉魏乐府间能有之。”牛运震评结尾:“一笔收转拍合,蕴藉无尽。”
1.果臝,即栝楼,葫芦科栝楼属多年藤本,具圆柱状块根,粗大肥厚,富含淀粉,淡*褐色。茎较粗,多分枝,具纵棱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叶轮廓近圆形,直径3-7厘米,一般有3-7个浅裂或中裂。卷须2-5分叉。雌雄异株,雄花数朵簇生总花梗上部,雌花单生。花冠白色,花瓣裂片先端细裂成流苏状。雄蕊3个,花药呈S形。果实近球形,成熟为橘*色,直径8-10厘米,表皮光滑。分布于华北至长江流域。除自然野生,也被广泛栽培。
2.《诗经》中单独说瓜,指的都是甜瓜,甜瓜为葫芦科*瓜属一年生匍匐或攀援蔓生草本。茎、枝有棱,披短刚毛。叶近圆形或肾形,直径在8-15厘米之间,一般有3-7个浅裂,两面披柔毛,缘有锯齿。卷须不分叉。雌雄同株,雄花数朵簇生,雌花单生,花冠*色,裂片卵状圆形,长约2厘米;雄蕊3,花药S形,果实形状和颜色因品种不同而异。分布于全球热带到温带地区。
《东山》一诗,从结构上,可以做中国古典文学文本庄严肃穆的标本。即使给现代文学的创作做参考,《东山》在故事、情境中独具一格、自由轻灵的开放式叙事,也是经典、史诗范畴的杰作。
在一百六十首《国风》里,它是为数不多,同时将整体与个体一齐呈现给读者,既推陈国家与社会的变迁,又精确叙写自然物性、个人命运与时代困惑相交融的作品。读《东山》诗全貌,可了解中国历史里,历史如何映照着个人,个人如何镶嵌进历史。这种历史与个人的互文⑤关系,不仅是现代西方文学立体多维的叙事特长,中国古典文学的源头里,原本也深藏有国家与个人命运互文的优秀范本。牛运震评《东山》,说的也近似于是《东山》互文的特质:“情艳之事与*人不相关,慰*人却最妙。虫鸟果蔬之事与情艳不相关,写情艳却最妙。(此处情艳,指男女间的相思、爱情)”
读懂《东山》的背景与诗意,会让人不时想到托尔斯泰煌煌然的巨著《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原本是支撑人类文明滚滚向前的两个车轮,同时也是人类历史演进难以摆脱的宿命——经由战争,释放血液里贪婪欲望对自身发展的反噬;经由和平,释放探索和创造的好奇对自我存在价值的证明。
《东山》诗的体量看似不大,进入诗境的演绎,诗的世界里,时空的变换,人内心闪烁而过的风动、物动、心动、情动的图景,不时如草过疾风,无形中生成一股股催逼的力量,将诗言未明的世界不断扩展,每一个时间节点上,细节对心灵与意识的惊诧带起的旋律与节奏,总能将读者引入历史河流的汹涌奔流与翻滚撞击里。
《东山》里有对人物、事件疏朗洞明的细节勾勒,但这样故事的生发,并不能让人见到清晰分明的人物与事件变化的轮廓。那个窝在战车轮下的*人,满脸倦容,沉入梦乡,就像站在俄法战场上,不时被飞掠头顶的炮火惊得心跳的安德烈;那个窗前叹息、洒扫厅堂的年轻妇人,眼睛里对丈夫归来的等待和期盼,其喜与悲,同敏感、倔强的娜塔莎又在生成着某种沉重深刻的对应。
《东山》能让人想象一幅将展未展的中国版《战争与和平》的画卷,它一次次呼唤着中国的文学家们,把栖息在时间大树某根树梢头上的一只想象力的精灵鸟从梦境里唤醒,展翅飞腾,去创作出独属于中国,又能与世界,与人类命运共呼吸的杰出作品。
《东山》通篇飘零着濛濛细雨,雨意正当映照时事的巨变和艰险。一个人面对家与国之间责任的取舍,更撕扯人心。雨丝缀连着沉重的天地,牵动着变动不息的人心。雨点敲打万物,归途雾霭漫漫。诗情随雨而生,显出无限惆怅,生出更多绵延。但诗意流露的心绪如此空明,见不出清晰的悲喜。
追随周公的勇士,经历生死,此刻终于踏上归程,作为一名在血雨腥风中淬炼而成的战士,冰铁的战衣,绷紧的神经,所有这些铠甲都尽数从身心解下。这个时候,眼前雨雾里盘绕而生的空间,全为一个“情”字扰动。满腹柔肠,同雨意一起将天地占满。东征开始之初的别离、思念在心头盘绕,心头的波澜总是无法平息。如今,三年征战的历程,已经把一颗小儿女的痴心,放到了天地万物皆关情的视野里,这情丝缠绕心灵又和天地缠绵,似是儿女之情,又更有一种超乎儿女情长的细腻、旷达与豁然,将内心的不平安抚为更深沉的平静。
《东山》几乎句句皆好,句句含情。这个情字,不是单纯的一往情深,更有一种在人情物理的练达和通透中深沉广博的爱意。诗言实写爱之思,背景另有对国家命运欣然的理解。夫妻的别离总期望着共聚的幸福,国家的分裂又有完整归一的意志在考验熔炼着君与民的关系。
《东山》的时代背景,是在周朝初年。自武王伐纣后,周公东征算得上对周朝影响最大的国家事件。
领导东征的周公是周武王同母弟,为周朝的开国元勋,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可做万世师表的大*治家。周武王灭掉商朝后,初建的周朝,国家基础还不稳固,为显示新朝仁厚,并未将商朝王族赶尽杀绝,而是将纣的儿子武庚封为诸侯,依旧住在朝哥(现在的河南安阳),又将商地三分,分别分封给自己的兄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同时分封周公的领地到曲阜(也是当时商朝最大附庸国奄国的所在地)。周公一直在朝中辅佐武王,并未前往封地就任。武王病死,儿子成王继位。当时成王尚未成年(只有13岁),由周公和召公辅佐。为防诸侯叛乱,周公摄*,*令由周公出。
此时的周公,手握国家的**大权,从功劳、才能、威望和年龄上,不由得让人猜忌周公有篡位夺权的可能。四处的流言和身份上的尴尬,后来白居易在《方言五首》之三,写周公当时的处境,用了“恐惧”一词:“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周公恐惧这些流言最终会将国家陷入分裂动荡。事情果不其然向着可怕的方向转化。
“三监”诸侯心理上的不平衡,让他们对周朝渐渐有了异心,越发加剧了流言的散布和对民心的侵扰。
周朝内部人心动荡,外部诸侯方国蠢蠢欲动,最终传来诸侯叛乱的噩耗。周公下定决心,亲自东征,平息叛乱。东征前,周公昭告天下的话都记录在了《尚书·大诰》里,那是先秦最重要的战斗檄文。东征历时三年,最终杀死武庚和首谋管叔鲜,流放蔡叔度,贬庶霍叔处,迫使奄国和其它方国降服。周公东征对周王朝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趁着这次东征,周朝彻底消除了商朝残余势力对国家的隐患,同时,对*河下游的控制日渐牢固起来。
周王朝地处偏西,将要分裂的东方大片领土,东征之后,终于重新回到国家的怀抱,《东山》的意韵里满满包含着迎接与欣喜的深意。
那些远离家园,随*征战三年的战士,东归向西回家的旅程上,悲喜交集,真是一言难尽。喜的是经历战火的冲杀,依然活了下来,地狱归来的感受,生死边界上游离的冒险,激发出的生命感悟,更有异于常人的真切;悲的是心中对挚爱之人思念的难解,人生别离,最难释怀的,是一个个夜晚袭上心头的乡愁与相思。家中的爱人是否还在,心中的爱情是否还有,新妇的容颜是否依旧?
雨帘如梦,触景惊*。顾随先生说《东山》,取了第三章里的八字“自我不见,于今三年”,这简白咏叹的话语,一经读过,盘亘心头,所写是真正的生活,是白话文和古典诗打破了节奏、韵律的界限后融汇在一起的诗*的结晶,是通透了年代、时间的阻隔,留存下来的中国最美的诗话,是中国文学“言已尽,意无穷”的真正标本。
诗言的简洁,同时包含了诗意的繁杂。《东山》所写的几个片刻,都是一颗心灵对家与国、爱与愁、念于思之间的徘徊。徘徊如此深彻,心灵如此忧虑,仿佛千古中国的诗心,正从“诗可以忧”的心之熔岩里,湛然结晶,化形成自己想要的摸样。
读透诗情,摸着诗语的脉搏,和诗的心房一起跳动。《东山》在《诗经》时代是诗,变为现代人的语言,到像久别相逢之前一封盛满相思的信笺,信看似比人先至,心却早已与爱人相逢:
我去东边征战,已经很久没有回家。此刻正从东征的战场上归来,细雨雾帘不时遮住眼前的道路。一想到东归终能和你相聚,心头的欢喜真是难以抑制,脑海里浮现出你在家中形单影只的身影,一股悲愁又在心头凝聚。此刻,我已脱下皮甲战袍,换上了干净的布衣,陪伴我出生入死的战马,不再需要衔枚紧迫而行,它此刻走的溜溜达达,步子不紧不慢,和我走路的姿势一模一样。战火在东方的土地上弥漫,成片的桑园废弃成了荒野,野蚕在光秃秃的树枝上蠕动着爬行。我就像这独行的野蚕,夜幕降临,独自蜷缩在战车车轮下,想你,想家,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我去东边征战,已经很久没有回家。此刻正从东征的土地上归来,细雨雾帘不时遮住眼前的道路。梦里,常见到家中一片荒凉,那种情景让我心神具震:栝楼的果实从屋檐上垂下,土鳖虫在卧室墙角的湿土里乱跑,门头上,长腿蜘蛛结着一张张的蛛网,紧靠山林的荒地和房屋旁,常有鸟兽鹿迹徘徊,长满荒草的院子里,萤火虫的磷光水一样流动。与我身处的战场相比,这些景象何足为惧,只是因为思念你啊,思念你,让我的心里一片荒芜。
我去东边征战,已经很久没有回家。此刻正从东征的土地上归来,细雨雾帘不时遮住眼的道路。夜晚,侧耳倾听,万籁无声,突然像是听到落在高岗上的白鹳,正朝着天空清亮的鸣叫,一声声传来,你在屋里的声声叹息超过窗棂,敲击着我的耳鼓。那些不时传来东征队伍归来的消息,定会让你疯了一样欢喜,我想象着走进那个被你打扫的干净明亮的屋子,眼里突然含泪的你,惊诧不安的朝我看过来。那种不实的消息,一定让你特别失落吧。瓜藤缠绕在毛栗、*荆的枝条上,瓜未熟,滋味依然那么苦涩。想一想,自从我们分别,到今天已经有三年了,三年了,你还在想念我吗?
我去东边征战,已经很久没有回家。此刻正从东征的土地上归来,细雨雾帘不时遮住眼前的道路。离家越来越近,轻灵的*鹂在空中翻飞,金光熠熠的羽毛在阳光下闪烁。看到凯旋的战士归来,等得心焦的亲人们冲上前来帮他牵住受到惊吓的马匹,*马、白马交错的影子,真是热闹非凡。这热闹的场景,让我想起我们礼仪繁复,热闹喧腾的婚礼,那时候的你,新衣娇颜,羞如处子。我在人群里寻觅着你的身影,你现在的样子,是不是和我出征的那个时候一样美丽?不管你变成什么样子,都是我心里珍藏的你的样子。
凯旋劳*,是一个国家何等注目盛大的事情,《东山》一字不涉公事,却将凯旋之喜,家人重聚之乐,*民同心的情愫,全面立体地映射在时间的幕布上。《东山》笔法之妙,国家之事,却用了人情笔法,写着民心幽怨的相思,展现出来的,却是国体上下团结一心的意志。
《东山》四个段落写尽思念,全在万物人心悬在天地间的感应,每一处情动、物动,如画一般清晰,又如雾一样朦胧。这种叙事上迷宫般时空交错的手法,不断唤醒美在世间对敏感心灵的诱惑,每一处美的寄存之处,盈满了真诚爱意,世界的庄严神秘,盛载着对多变生命的理解,把一份温柔敦厚的善念,如水一般托出。
《东山》之诗就像《诗经》里一把打开中国之所以成为诗国的钥匙,只要一颗心是盛装了真情的容器,那么生活处处都是美的宿主⑥。扬之水说:“‘诗三百’,最好是《东山》。……多少板着面孔的经学家读到《东山》,好像一时间都变得‘融融’也,‘泄泄’也,于物理人性很是通达。”《东山》的诗言,尽美、尽情、尽善,通达了国与民、人与天地、诗与性灵的关系。这诗说了那么多,却又好像还有很多话没有说。
心里有个疑问会问自己:“对世上哪个人,我们会说:‘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对哪个人,我们会想:‘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诗中尽是隔着时空的对话,这些话里,无尽的想往,全都悬着,像是自己对着自己在呢喃。流沙河先生解释说:“没有结尾的结尾,或许暗示团员终成虚幻,结局很不幸吧?”
重点处并不在结局的幸与不幸,长雨必有晴,那股胸廓里的真情湿润了世界。这便是我心中的那首穿行在濛濛细雨中的《东山》。
整首诗里,这浇透万物的雨声,唤起多少情的呢喃,唤醒多少思的墨线。
①严粲,字坦叔,又字明卿,号华谷,生卒年不明,宋邵武拿口严家坊人。大约在南宋后期中进士,曾任职全州清湘令。严粲擅长写诗,精通《毛诗》,对经学有很深造诣。著述今存《华谷集》和《诗辑》。
②范处义,字由中,金华兰溪人。南宋绍兴二十四年(年)甲戌科进士,著有《诗学》一卷、《解颐新语》十四卷、《诗补传》三十卷。
③何焯(—),字润千,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清康熙四十一()年进士,在当时以通经史百家之学,长于考订而有盛名。他在考据学上很有造诣。著有《诗古文集》、《语古斋识小录》、《道古录》、《义门读书记》、《义门先生文集十二卷》、《义门题跋一卷》等。
④多隆阿,姓舒穆禄氏,满洲正白旗籍,一名廷鼎,字文希,号雯溪。正史无传。《岫岩志略》说他“性情耿介,不趋荣势”,世袭经学,博学多识,在“乾隆盛世”的末年,得过一个拔贡的名额,但官场黑暗,仕途不顺。多隆阿一生大部分时间过着“等闲溪畔坐,懒去问迷津”、“顿觉林泉好,闲游异俗尘”(《闲游》诗)的读书隐匿生活。以十多年读汉唐注疏所成的《毛诗多识》十二卷影响最著。
⑤互文,古诗文中常见到互文的修辞,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自展开着各自的叙事,实则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中心说的其实是同一件事。现代文学理论当中的“互文性”,是一种新的文艺理论形式,它继承了结构主义叙事严谨的优点,吸取了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破坏逻辑中心主义的传统,强调文本本身的断裂性和不确定性,是现代文学写作中常用的写作方法之一。
⑥宿主,为寄生生物提供保护和营养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