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想当年在北方过年年货自备,麻花自炸,饺子 [复制链接]

1#
北京专业荨麻疹医院 http://m.39.net/pf/a_9204186.html

为什么现在的人总是感觉过年没有年味儿?

我想两个原因是少不了的,一是家的人口少了,家的热乎劲儿也少了些,二是冬天不够冷了,雪下得也不够大了……

冬天特别是过年,最好是内冷外热,外面三九严寒,里面热气腾腾!

八九十年代的北方,就是如此!

现在气候变暖了,冬天室内室外的温差没有那么大。而八九十年代北方的冬天,雪下得很任性,天气零下二三十度,路上的雪如果没有及时打扫,就会结成雪板、冰板。河面上,还有一些有水的地方都结了冰,人们围着围脖,呵着白汽,划着爬犁,堆着雪人,打着雪仗……那时候没有“代”经济,哪有什么“代”堆雪人!

从寒冷的外面走进家里,那种暖洋洋的舒服透爽,是现在的人难以体会到的。特别是家里面热情洋溢的厨房、蒸汽袅袅的餐桌,充满着暖暖的亲情……

家真好,让冬天在外面打卡,在窗户上画画——玻璃上的冰凌花……

那时候在北方过年,人们要走家串户去拜年。而在年前,很多年货都是自制自备,家家户户都要炸油饼,炸麻花,炸花生,还有煮五香瓜子……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包饺子。

大人们甚至是姐姐们都会做面食,过年少不了油炸食品。发好面,擀出饼子,在饼子上切两道缝隙,做透气用,搁入油锅里,两面翻炸,很快就呈金*色了。小孩子在旁边守着,一出锅,稍稍凉会儿,就急不可待地尝鲜了。油饼热乎乎的,煊煊的,带一些甜,可香可好吃了。

麻花有一种复杂一些,象天津大麻花那种——麻花辫可真形象,邻家小妹就是麻花辫。另外一种是简式麻花——将面擀薄,切成一块块方面片,两面洒些许芝麻,用刀在面片中间划一条缝,把面片两头往缝隙中回头一穿,就变成简式麻花了。将麻花往油锅中一炸,不一会儿就出锅了——香甜酥脆,让小家伙们流哈喇子,真是太好吃了!

象油饼、麻花、油条这种油炸食品,要炸很多,炸出来就放在一个个大缸里——想起来,那种大缸冬天也用来腌咸菜的——长豆角、白萝卜、胡萝卜、辣椒,还有大白菜什么的,腌得酸酸辣辣的,都非常开胃。

炸花生当然是作为小菜,过年必备。过年必备的还有五香瓜子,什么八角、茴香、花椒啊这些配料,和大瓜子放一起煮,香气弥漫萦绕,真是满室生香,余味绕梁。

而饺子一定要包很多很多的,各种馅子,五花八门。包出来的饺子不愁没有冰箱放。那时北方的冬天,室外就是天然的大冰箱,院子里、阳台上可以堆满各种各样的食品包括饺子。什么东西到了那里,都是天然的速冻食品。

想起来那些住在平房的年代,住的面积真大,就像现在的联排别墅,前院后院,植树摘果,养花种菜,到了冬天专门拿出一间房做冷藏室。而居室起先也烧过煤,把炉圈一圈一圈烧得通红,火墙烧得暖暖的甚至发烫。

后来就有暖气了,一家人围在一起,那时的家庭兄弟姐妹也多,大家吃着零食,或者热菜水饺,聊着天,喧着哗,真是红红火火,其乐融融……

八九十年代在北方过年,除了自制自备的年货,最让人难忘的就是家的感觉,温暖、热闹,浓浓的人情味,节日气氛弥漫洋溢在空中。

可以说,最浓的年味就是家的感觉。

那时天很远,人很近;那时天很冷,人很暖。

那时人特别单纯,家特别热乎,冬天特别温暖。

那种家的温暖,家家户户的温暖,现在想起来,没有别的词可以形容了,只剩下暖暖的四个字——

天下温馨!

生命本悟,快乐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经行天下光未央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