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纸还乡逃学记ldquo洋铁岭 [复制链接]

1#

逃学记

——“洋铁岭下”之三

●陈平原

同龄人中,像我这么“学历完整”的,不算太多。小学、初中、高中、本科、硕士、博士,一个都没拉下;可天知道,这中间的水分有多大。作为七七级大学生,上大学后的路我走得比较顺;往前推,可就狼狈极了:念高中时正值“右倾回潮”,虽说乡村中学水平低,好歹课是照常上的。初中三年则纯属瞎逛,没资格参加红卫兵,只好旁观同学“闹革命”。高小好些,经常受到表扬,很是意气风发;初小则很不愉快,偶尔还逃学。

虽说真正意义上的“逃学”只有一次,但后果很严重,故至今记忆犹新。

龙眼鸡

初夏时节,天气晴好,还像往常一样,十多个农校子弟结伴上学堂。那年我念小学二年级,走在队伍里,属于跟屁虫性质。路过一片龙眼树林,不知谁说起昨天有人在此捕捉了好几只漂亮的龙眼鸡,大家一下子兴奋起来,纷纷冲进林子里,希望碰碰运气。热闹了好一阵,突然想起上学的事。这时候,某位带头大哥说,课没什么好上,不去了。于是,大家一片欢呼,就这么定了。

这片龙眼林少说也有上百棵树,密密麻麻,分布均匀。树盖遮天蔽日,大热天可躺在地下睡觉,因几乎不透阳光。这应该是农校试验性质的果园。树不小,可攀爬,承受得了小孩子的重量;但又不太高,摔下来也没什么关系。平日也曾在林下嬉戏,这回目标很明确,那就是捕捉龙眼鸡。

依旧屹立不动的,只有操场边的木棉。(摄于年)

那年头我喜欢好多种昆虫,可相对来说,萤火虫个头嫌小,蟋蟀长得不好看,蝴蝶过于娇气,蜻蜓略显普通,最高雅且比较难得的,还属龙眼鸡。斑斓的身子,红红的长鼻,善跳,能飞,矫健非凡,不容易被捕捉到。对当年的我来说,这龙眼鸡到底是害虫还是益虫,属什么纲、什么目、什么科,无关紧要;只知道它好看,警惕性高,弹跳力强,对小孩子特有挑战性。

一阵欢呼与喧闹,准是谁又捕捉到一只。大家默默开展竞赛,看哪个本事大。龙眼鸡趴在树干上,伪装得很巧妙,但小孩子视力好,一个个火眼金睛。问题在于,你稍有动静,准备扑过去,那边已预先感知,迅速弹跳逃逸。如此反复,比试的是耐心与敏锐。最终还是人厉害,同伴们多少都有斩获。接下来便是站成一排,用小绳子拴住各自手中的龙眼鸡,一起往外抛,看谁的宝贝飞得远。这比评哪个更好看要公平些,因漂亮与否,大家意见很难统一。赢的自然高兴,输的也不服气,怎么办?那就再抓、再赛。于是,伙伴们爬上爬下,四处追逐那些隐藏或腾飞的龙眼鸡。

周作人《儿童杂事诗·苍蝇》

多年后,读周氏兄弟文章,知道他们小时候喜欢玩苍蝇。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么一段:“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周作人《儿童杂事诗》分甲、乙、丙三编,分咏儿童生活和儿童故事,共72首,作于-年间,刊年2月23日至5月6日上海《亦报》,丰子恺为其中69首配图。其中有一首题为《苍蝇》:“瓜皮满地绿沉沉,桂树中庭有午阴。蹑足低头忙奔走,捉来几许活苍蝇。”古今中外,小孩子大都喜欢粗糙的玩具、乡间的野花、无意义的童谣,以及蓝天白云下的追逐与嬉戏……还有就是把玩各种小昆虫。

丰子恺为《儿童杂事诗·苍蝇》配图

年,周作人写过一则随笔,题为《苍蝇》:“苍蝇不是一件很可爱的东西,但我们在做小孩子的时候都有点喜欢他。我同兄弟常在夏天乘大人们午睡,在院子里弃着香瓜皮瓤的地方捉苍蝇——苍蝇共有三种,饭苍蝇太小,麻苍蝇有蛆太脏,只有金苍蝇可用。金苍蝇即青蝇,小儿谜中所谓‘头戴红缨帽,身穿紫罗袍’者是也。我们把它捉来,摘一片月季花的叶,用月季的刺钉在背上,便见绿叶在桌上蠕蠕而动,东安市场有卖纸制各色小虫者,标题云‘苍蝇玩物’,即是同一的用意。”接下来,学养丰富的周作人,开始引经据典,谈论古今中外小孩子玩苍蝇的习惯以及相关诗文。

不知不觉中,时已过午,没有饭吃,也没有水喝,好在不远处就是农校的蔬菜基地。于是,分批跑过去,钻过竹篱笆,来到番茄(西红柿)园,先吃后拿。连排架子上挂满大大小小的番茄,有红有*有绿,让人直流口水。说来还是心虚,不敢长久逗留,书包里塞上若干,赶紧跑回龙眼林。

又是一番嬉闹,算好下课时间到了,这才装作若无其事,各自放学回家。

当天晚上,农校家属区一片叱骂与哭叫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那是家长们在发威。不过,并非校长或班主任打来电话,他们并没注意到那天农校子弟集体缺席;是守护菜园的农校职工告的状。平日里,小孩子路过菜园,摘几颗熟透的番茄吃,那是允许的。这回实在太集中了,且因心情紧张,动作幅度过大,弄断了好些枝叶,园工很不高兴,于是告发了我们。

孩子们没经验,家长一骂,马上竹筒倒豆子,全招了。本来嘛,小孩嘴馋,偷摘几个番茄吃,问题不大的。等发现是集体逃学,这还得了,批评马上升级。农校办在大山脚下,远离城区,小孩上学一直是难题。现在孩子们竟然集体逃学,家长们自然格外揪心。于是,责骂的声浪越来越高,回荡在夜空中,久久不曾散去。

逃学确实不应该,可捕捉龙眼鸡的过程实在精彩。自从挨了骂,我开始埋头读书,结果是,不再“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多年后反省,当初之回心转意,实在是有得也有失。

(年1月23日于京西圆明园花园)

推荐阅读?最新通知!清明祭扫要预约错峰限流?最高减6分!驾照“学法减分”来了,月底全省推广!网编:翁纯点个让更多人知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